北国占领的国土越来越多,导致民官极度缺乏,张衮不断向拓跋珪举荐汉人为官,这成了贵族们攻击他的把柄。
一日,宫中传来消息,张衮举荐的卢溥聚党谋反。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在平城引起轩然大波。
鲜卑贵族们纷纷上书,指责张衮举荐失察,要求严惩。
慕容轩与林婉清第一时间赶到张衮府邸,只见张衮正独自对着灯火呆,神情落寞。
看到他们进来,张衮苦笑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卢溥与我同乡,我们谈了几次话,我见他有才,便推荐给了陛下。
没想到他竟会谋反。”
林婉清安慰道:“先生也是一片好心,谁能料到他会如此。”
“这还不是最糟的。”
张衮摇头,“他们还翻出了崔逞的事。
当初我根本没见过崔逞,只是听说他有才,‘闻风称美’,便向拓跋珪大力举荐。
崔逞是高门望族,从三国曹魏开始,祖辈历任各朝各代的高官,还有文才,在前燕、前秦、后燕都做过官,曾经编修过《燕记》,本以为是个可用之才。”
慕容轩问道:“崔逞又出了何事?”
张衮解释道:“魏军攻打中山的时候,军中乏食,老百姓藏着粮食不肯缴纳。
拓跋珪向群臣问计,崔逞说桑葚可以补助食粮,还说鸮鸟吃了桑葚,鸣声会变好。
拓跋珪令百姓缴桑葚当租,崔逞又说可以让士兵们自己去摘取。
当时拓跋珪就火了,觉得崔逞在讽刺鲜卑将士是鸮鸟。”
林婉清疑惑道:“这似乎只是言语上的误会,陛下为何如此生气?”
张衮叹道:“这只是导火索。
后来东晋将领郗恢给拓跋珪弟弟拓跋遵写了一封信,上面有‘贤兄虎步中原’这句话。
拓跋珪认为不写尊称是看不起他,叫我告诉崔逞写封回信贬一贬晋朝皇帝。
可崔逞称晋安帝为贵主,拓跋珪这下真火了,新账旧账一起算,怒斥崔逞说‘贵主何如贤兄’,下令将崔逞处死,此事也累及到我。”
慕容轩怒不可遏:“拓跋珪怎能如此不分青红皂白!
他明知这是鲜卑贵族的阴谋,却还要牺牲先生!”
张衮摆摆手,眼中满是失望与无奈:“他也是身不由己,为了平衡朝堂势力,只能忍痛割爱。
我这把老骨头,也算为北魏的汉化大业尽了最后一份力。
想我当初在郡里做五官掾小官时,从未想过能辅佐君王成就这般事业,如今这样,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林婉清眉头紧锁,“难道就没有办法挽回了吗?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先生蒙冤。”
张衮苦笑着摇摇头,“事已至此,难以挽回。
如今我只担心你们,拓跋珪如今行事愈狠辣,你们留在平城,恐有性命之忧。”
慕容轩沉思片刻,“先生,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
或许我们可以找机会向拓跋珪说明真相,让他明白您的苦心。”
张衮无奈地笑道:“拓跋珪如今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岂是那么容易听得进劝的。
而且鲜卑贵族在一旁煽风点火,我们说话只怕也无济于事。”
林婉清咬着嘴唇,“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先生受苦,也不能让拓跋珪被这些小人左右。”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慕容轩警觉地站起身,手按在寒川剑上,“什么人?”
只见一个家仆模样的人匆匆跑进来,“不好了,老爷,有一群鲜卑贵族的家奴在门外闹事,说要找老爷算账,为卢溥之事讨个说法。”
张衮脸色一变,“这些人真是欺人太甚!”
慕容轩冷哼一声,“他们这是趁火打劫。
先生莫怕,有我和婉清在此,他们休想得逞。”
林婉清也站起身,握紧碎影剑,“敢来闹事,定要他们有来无回。”
张衮赶忙拦住他们,“不可冲动,他们就是想激怒你们,好让事情闹大,到时候对我们更加不利。”
慕容轩强压怒火,“难道就任由他们这般欺负?”
张衮思索片刻,“我们先不要轻举妄动。
我出去与他们交涉,你们在屋内听着,若有危险,再出手不迟。”
慕容轩和林婉清虽不情愿,但也只能听从张衮的安排。
张衮整理了一下衣衫,缓缓走出门去。
“你们为何在此闹事?”
张衮看着眼前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