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o2年十月,柴壁城中的秦军已到绝境。
粮草耗尽,士兵们只能靠啃食树皮、煮食马鞍为生;城中积水越来越深,许多士兵患上疫病,不断有人死去。
姚平明白,再等下去,只会全军覆没。
他决定孤注一掷,在深夜率残部突围。
那天夜里,柴壁城的西门悄悄打开。
姚平率领数千精锐,穿着轻便的铠甲,拿着短刀,摸出城外。
他们沿着汾河东岸,小心翼翼地向西南方向移动,试图绕过北魏军的包围圈。
为增加突围胜算,姚平先派小股部队佯装突围,从东门出城,制造出主力突围的假象,吸引北魏军的注意力。
北魏军果然中计,大批兵力向东门涌去。
而此时,姚平率主力部队迅从西门突围。
可拓跋珪早有防备,很快识破了这一计划。
他立即调遣兵力,对姚平的主力部队进行围堵。
当秦军刚走出数里,四周突然亮起无数火把,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
北魏骑兵从暗处冲出,将秦军团团围住。
“姚平!
束手就擒吧!”
拓跋珪骑着战马,站在阵前,高声喊道。
姚平看着眼前的北魏军,知道自己逃不掉了。
他挥舞着长枪,对着身边的士兵喊道:“兄弟们,我们是大秦的精锐,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尊严!
杀!”
秦军士兵一个个如疯魔般冲向北魏军。
他们手中的短刀砍在北魏军的铠甲上,出刺耳的声响;有的士兵甚至抱着北魏士兵,一起滚入汾河。
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汾河的河水。
姚平骑着战马,在阵中奋力拼杀。
他的铠甲上沾满了鲜血,左臂被砍伤,鲜血顺着手臂流淌,滴在地上。
他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心中涌起一股绝望。
他想起了姚兴的嘱托,想起了大秦的霸业,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可这一切,都将在今天化为泡影。
“将军,快走!”
狄伯支挡在姚平身前,对着他喊道。
可话音刚落,一支箭矢就射穿了狄伯支的胸膛。
狄伯支倒在地上,临死前,还不忘对着姚平喊道:“将军,活下去!”
姚平看着狄伯支的尸体,眼中流下两行泪水。
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退路了。
他猛地调转马头,朝着汾河奔去。
当他来到河边时,北魏军已经追了上来。
他看着滔滔的汾水,心中默念:“陛下,臣无能,不能为大秦尽忠了!”
说完,他纵身跳入汾水,瞬间被汹涌的河水吞没。
姚平一死,秦军彻底崩溃。
剩余的士兵放下武器,向北魏军投降。
包括唐小方在内的四十多名高级将领,以及两万多名士兵,全部成了俘虏。
消息传到汾水西岸,姚兴如遭雷击。
他站在河边,看着东岸的北魏军押着秦军俘虏走过,心中满是悲痛。
他下令士兵起最后的进攻,可秦军士兵早已没有了斗志,一个个在北魏军的攻势下溃败。
姚兴看着眼前的惨状,知道自己再也无力回天。
他闭上眼睛,两行泪水流下,无奈地下令:“撤军!”
当后秦援军缓缓南撤时,拓跋珪站在汾水东岸,看着他们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胜利的笑容。
他知道,这场战争,他赢了——不仅赢了姚兴,更赢了北方的霸权。
柴壁之战的尘埃落定,彻底改写了北方的格局。
对后秦而言,这场战争是毁灭性的。
四万精锐全军覆没,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兵力,更失去了东进的资本。
姚兴回到长安后,终日郁郁寡欢。
他看着朝堂上寥寥无几的将领,看着民间因战争而破败的景象,心中满是自责。
他曾想以“仁义”
称霸天下,却最终败给了拓跋珪的“狠辣”
。
他终于明白,在乱世之中,“仁义”
若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后秦的国力自此一落千丈。
为了弥补战争损失,朝廷不得不加重赋税,百姓本就因战乱流离失所,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河东一带的村庄十室九空,良田荒芜,饿殍遍野。
曾经因“仁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