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o章 麦积山从血腥满地成为佛门圣地(2 / 4)

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无助羔羊,四处探寻却始终找不到归途。

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随时准备夺眶而出,声音也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慕容轩也在一旁附和,语气沉重而恳切:“是啊,大师。

我们竭尽全力,一心为善,却似乎将事情推向了更糟糕的境地,就像在迷雾中越走越偏,还请大师明示,我们究竟错在何处。”

鸠摩罗什大师轻轻叹息一声,那叹息声仿佛带着对世间苦难的悲悯,悠长而深沉。

他目光慈悲地看着他们,缓缓说道:

“许久之前,我便曾暗示过你们,世间万物皆遵循因果循环之理,万事万物相互关联,牵一而动全身。

你们看待问题,太过局限于眼前表象,未能深入洞察事物的本质,如此行事,自然容易误入歧途,仿佛盲人在错综复杂的迷宫中摸索,却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口。”

林婉清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忍不住问道:“大师,我们一心只为天下苍生,拼尽全力想要平息战火,难道这样的初衷也是错的吗?为何最终的结果却如此不堪,仿佛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她的眼神中满是不解与委屈,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即将决堤的湖水。

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内心的痛苦与困惑如潮水般翻涌。

大师微微一笑,抬手拿起桌上的佛经,神情庄重而肃穆,仿佛在开启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

他缓缓说道:“你们虽心怀善念,但其行却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世间诸事,皆有其背后隐藏的规律与本质。

你们需尝试知那不可知之事,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

唯有如此,方能不被表象所迷惑,恰似拨开重重云雾,方能得见青天。”

大师翻开佛经,指着其中一段经文,缓缓讲解道:“就如这经文中所讲,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你们只看到战争的表象,却未深入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因缘际会。

后秦与北魏之间的纷争,并非单纯由你们的介入与否所决定,而是两国的国运、君主的野心、各方势力的博弈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而成,犹如无数条丝线编织成的精美却复杂的锦缎。

你们急于改变眼前所见,却未充分考虑到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这就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仅凭一己之力试图阻挡汹涌的洪水,不仅难以成功,反而可能被洪流无情吞噬,陷入更深的困境。”

慕容轩若有所思,微微点头:“大师的意思是,我们应顺应事物展的规律,而不是强行干预,对吗?”

大师目光深邃,语重心长地说道:“并非是让你们无所作为,而是要以智慧去洞察事物的本质,以恰当的方式去引导。

真正的解脱之道,并非仅仅消除表面的冲突,而是要从根源上化解矛盾。

这需要你们越眼前的局限,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事物的全貌,如同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世间万物的运行轨迹。”

大师停顿片刻,见二人若有所思,继续说道:“世间轮回,因果相续。

众生在轮回中流转,因无明而造业,因业力而受报。

你们所经历的一切,皆因往昔的因缘和合而生。

想要获得解脱,需从心开始,放下执念,洞察事物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

只有如此,才能跳出轮回的束缚,达到真正的安宁。”

“轮回,就像一个无尽的圆圈,众生在其中不断循环,承受着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的折磨。

每一次的生命,都是前世业力的延续,而每一个当下的行为,又会成为未来轮回的因。

例如,嗔恨会引争斗,争斗又会带来痛苦,这种痛苦的延续就是轮回的体现。”

“而解脱,就是要打破这个轮回。

要做到这一点,先要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无常和空性。

无常意味着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空性则表明事物的本质并非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其存在依赖于各种条件,没有独立的自性。

当你们领悟到这一点,就能放下对事物的执着,不再被表象所迷惑,从而越轮回的痛苦。”

林婉清和慕容轩静静聆听,心中似有所悟,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那曙光虽然微弱,却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解脱的渴望。

随后,鸠摩罗什大师将话题引向麦积山:“如今的麦积山,已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