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的江湖肃杀之地,脱胎换骨成为佛门圣地。
你们不妨前去看一看,感受其中的变化。”
林婉清心中一动,那些被尘封已久的痛苦记忆如汹涌的潮水般瞬间涌上心头。
尽管岁月流转,但麦积山的惨状在她记忆中非但没有淡去,反而愈清晰,每一个细节都如尖锐的刺,深深刺痛她的心。
当年,麦积山被战火无情笼罩,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死神的阴影所吞噬。
姚苌和慕容冲的联军如恶魔般凶猛袭来,那喊杀声、哭喊声,如同一群疯狂的恶兽在咆哮,又似无数冤魂在黑暗深渊中悲号,交织成一曲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乐章。
那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犹如恶魔的咆哮,震得人耳鼓生疼,让人不寒而栗。
林家几万人在此惨遭屠戮,鲜血如注,肆意流淌,将麦积山的土地染成了触目惊心的殷红。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那味道浓重得仿佛能实质化,让人几近窒息。
亲人们那凄惨的叫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声音中充满了恐惧、绝望与痛苦,如同一把把利刃穿透林婉清的灵魂,让她无数次在梦中惊醒,冷汗淋漓。
那时,烧焦的树木犹如狰狞扭曲的恶魔,躯体焦黑干裂,仿佛遭受了世间最残酷的刑罚。
残枝在狂风中绝望地摇曳,出“嘎吱嘎吱”
的声响,似在痛苦地呻吟,又似在向苍天控诉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
每一阵风过,还裹挟着刺鼻的烧焦味,那青烟仿佛是冤魂的哭诉,如泣如诉,在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哀伤。
残破的防御工事杂乱地散落着,与横七竖八的尸体相互交错,大地被鲜血浸成暗红,宛如一块破碎且沾满血污的破旧绸缎,在风中微微颤抖,出无声的哀号,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苦难。
幸存的族人四处奔逃,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如同待宰的羔羊,他们的身影在战火中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助。
孩子们惊恐的哭声,女人们绝望的尖叫,男人们临死前的怒吼,交织成一曲人间悲歌,在山谷间久久回荡,诉说着这场灾难的惨烈。
当林婉清和慕容轩日夜兼程再次来到麦积山,眼前的场景让他们瞬间感受到来自心灵的震撼。
如今的麦积山,微风轻拂,送来阵阵花草的芬芳,那清新的气息瞬间沁入心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山峦间,庙宇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红墙青瓦在绿树的簇拥下显得格外庄重与宁静。
阳光洒在庙宇的飞檐上,折射出柔和的光芒,仿佛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宛如仙境一般。
石窟内,一尊尊佛像庄严肃穆,慈悲的目光俯瞰着众生,那细腻的雕刻线条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信仰的力量。
佛像的面容祥和,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与安宁,烦躁与不安瞬间消散。
前来参拜的信徒络绎不绝,他们怀揣着虔诚之心,手持香火,恭敬地向佛像祈福。
香火旺盛,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弥漫在整个麦积山,那淡淡的烟味混合着信徒们身上的质朴气息,仿佛带着人们的祈愿飘向天际。
僧人们身着素袍,手持念珠,口中念念有词,那渺渺的诵经之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一个角落,洗净世间一切尘埃。
这祥和安宁的氛围,与当年的血腥杀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曾经的恐怖与绝望已被如今的宁静与祥和所取代,仿佛这里从未经历过那些悲惨的过往。
这一切的转变,都离不开鸠摩罗什大师多年的努力。
当年,林婉清仅仅请求大师对林家的死者亡灵进行度。
然而,大师心怀慈悲,不仅将当年林家死亡者的尸骨悉心整理、埋葬,让逝者得以安息,还倾尽全力开凿麦积山石窟。
在漫长的岁月里,大师带领弟子们日夜辛劳,一锤一凿,在坚硬的石壁上雕琢出一尊尊佛像。
每一尊佛像,都凝聚着大师的心血与对佛法的虔诚。
随着石窟的逐渐成型,佛法的慈悲与智慧也在这里生根芽。
为了让麦积山成为永久的佛门圣地,大师还选派自己的得道弟子前来管理。
这些弟子传承了大师的衣钵,以慈悲为怀,弘扬佛法。
他们在这里讲经说法,引导众生向善,让麦积山的佛光普照四方,成为无数人心灵的寄托之所。
林婉清怀着虔诚且复杂的心情,来到父母坟前。
她轻抚墓碑,泪水潸然,浸湿碑前土地。
“爹,娘,我回来看你们了。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