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粤语诗学中的禅道哲思》(2 / 2)

链的滑动(睇道—剃度—剃心—冇道—得道),将传统形而上学的\"道\"解构为永远延迟的意义踪迹。这种解构不是虚无主义的狂欢,而是本雅明式\"救赎批评\"的实践——当所有关于\"道\"的肯定性定义被悬置时,\"道\"反而在最彻底的否定中获得神圣显影。

结语:

树科《睇道》的先锋性,在于将方言实验、禅宗智慧和后现代哲学熔铸为新的诗学范式。这种创作既是对岭南文化基因的深度开采,也是对全球性哲学命题的本土回应。诗中\"有道冇道,冇心有心\"的终极悖论,恰似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最后的梯喻:\"必须克服这些命题,然后才能正确看世界\"。当粤语诗歌突破语言边界时,我们或许真能如诗人所言,在\"剃心\"的痛感中,瞥见那不可言说的道之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