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摇荡的诗心》(2 / 2)

眷恋。“学到啲歌仔\/而家仲识想”,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童年记忆的珍视。这种怀旧情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正如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说:“每一个瞬间,世界都是完美的,但它仍时时处处完美地发展着。”童年的美好瞬间,成为诗人心灵的慰藉,也为诗歌注入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随着诗歌的推进,情感从单纯的怀旧逐渐升华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大咗摇番佢\/嘟摇摇齐家……”,长大后再次摇起摇篮,不仅是对童年的追忆,更是对诗歌创作的回归。诗人将摇篮与写诗紧密相连,表明诗歌创作如同回到童年的摇篮,是一种本能的、自然的情感抒发。“钟意噈钟意\/半梦半醒间\/瞓喺度写诗\/咿咿呀呀嘅词语……”,诗人以随性、自由的态度对待诗歌创作,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中,让“咿咿呀呀嘅词语”自然流淌,展现出一种纯粹的诗性表达。

这种从怀旧到诗性的升华,使诗歌超越了个人情感的局限,具有了普遍的艺术价值。诗歌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记录,更是对诗歌本质的探索与诠释。它告诉我们,诗歌创作源于生命深处的情感积淀,是对纯真、美好的永恒追寻。正如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所说:“诗人没有个性可以表现,只有一个特殊的工具,只是工具,不是个性,这个工具只是媒介,不是情感。”树科在诗歌中,通过情感的升华,将个人的怀旧情感转化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表达,使诗歌具有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

四、诗歌形式:简洁与韵律的完美结合

在诗歌形式上,《我钟意瞓喺摇篮度写诗》采用简洁明快的句式,没有复杂的结构和修辞,却通过自然的韵律和节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全诗以短句为主,每句字数相近,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开篇的“摇啊摇,荡啊荡\/睇下睇,谂下谂”,通过重复与对仗的手法,形成鲜明的节奏感;“钟意噈钟意\/半梦半醒间\/瞓喺度写诗\/咿咿呀呀嘅词语……”,语言简洁质朴,却在韵律上自然流畅,给人以余韵悠长的感觉。

诗歌的韵律不仅体现在语音层面,更与情感表达相契合。摇篮的摇荡节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相互呼应,情感的起伏也通过韵律的变化得以展现。在怀旧部分,韵律舒缓、悠长,如“返番旧阵时\/阿妈同我唱……”,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氛围;而在表达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时,韵律更加明快、活泼,如“大咗摇番佢\/嘟摇摇齐家……”,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热情与活力。这种韵律与情感的完美结合,使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高度统一。

与中国古代诗歌的格律传统相比,树科的这首诗虽然没有严格遵循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但却继承了中国诗歌注重韵律、节奏的优良传统。它以现代自由诗的形式,融入传统诗歌的韵律之美,体现了诗歌形式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发展。

结语

树科的《我钟意瞓喺摇篮度写诗》以独特的粤语方言、富有象征意义的摇篮意象、细腻的情感脉络以及简洁优美的诗歌形式,构建起一座充满怀旧美学与诗性表达的艺术殿堂。诗歌通过对童年记忆的追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对艺术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看到,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寄托、生命的回响。在当代诗歌创作中,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言诗歌创作与怀旧主题表达的优秀范例,也启发我们在诗歌创作中,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个人情感与普遍的艺术追求相结合,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