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诘问与凝视》(2 / 2)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将读者引入对自我本质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往往被各种外在因素所定义,如身份、地位、财富等,而真正的自我却逐渐迷失在这些外在标签之中。诗中“排排坐,分果果:你喺我……”描绘的场景,看似温馨和谐,实则暗示着个体在群体中被同化、被规训的过程。“分果果”的行为,是对社会中利益分配、角色定位的隐喻,个体在这种分配与定位中,逐渐失去了对自我的独立思考与认知。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荒诞性与孤独性。“唔知有冇微笑,祂!\/牠,实定听见?”中,“祂”与“牠”的模糊指代,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荒诞的氛围。我们无法确定“祂”是否在微笑,也无法确定“牠”是否真的听见,这种不确定性如同人类在面对世界时的迷茫与无助。个体在茫茫宇宙中,如同“圈住嘅羊咩”,被无形的力量所操控,却难以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与加缪笔下西西弗斯的荒诞命运相比,《我哋系边个》中的“羊”同样面临着无法摆脱的困境。西西弗斯日复一日地推石上山,石头却总是滚落,他的努力显得毫无意义。而诗中的“羊”被“狗”所审视、所操控,在既定的秩序中无法挣脱,其存在同样充满了荒诞与无奈。然而,正如加缪认为西西弗斯在意识到荒诞后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命运,《我哋系边个》或许也在暗示着个体在认清存在困境后,仍有可能通过自我反思与觉醒,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意义。

四、诗歌结构与节奏:诘问的韵律与沉思的节拍

在诗歌结构上,《我哋系边个》采用了自由松散却又暗含逻辑的形式。开篇以连续诘问迅速切入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中间部分通过“狗”“羊”“波粒”等意象的铺陈,进一步深化主题;结尾以“排排坐,分果果:你喺我……”的场景描写,给读者留下回味与思考的空间。这种结构安排,使诗歌在主题的推进上自然流畅,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湍急,时而舒缓,引导读者在诗歌的语境中不断深入探索。

在节奏方面,粤语独特的九声六调为诗歌赋予了丰富的韵律变化。诗中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以及粤语方言中特有的语气词、虚词的穿插,使诗歌的节奏富有弹性与张力。如“祂唔知有冇微笑?\/梗噈实系喺度睇咁\/睇佢嘅波,睇佢嘅粒”,句子长短不一,语气顿挫有致,在朗读时能够感受到强烈的节奏感,仿佛是诗人内心思绪的起伏与波动。这种节奏的把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更有助于传达诗歌中复杂的情感与思想。

五、结语:诗学探索的价值与意义

《我哋系边个》以粤语方言为载体,通过独特的意象、深刻的主题、巧妙的结构与节奏,构建起一座充满哲学思辨的诗学殿堂。在当代诗歌创作多元化的背景下,这首诗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诗歌创作思路与审美视角。它不仅展现了粤语方言的诗性魅力,更以存在主义的诘问,引发读者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类存在本质的深入思考。

树科的诗歌探索,如同在诗歌的星空中点亮了一颗独特的星辰。它提醒我们,诗歌不仅可以是语言的艺术,更可以是思想的载体;方言不仅可以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更可以是诗歌创作的宝贵资源。期待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能够涌现出更多像《我哋系边个》这样兼具语言特色与思想深度的作品,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