哋睇到咗乜嘢/乜嘢唔喺我哋度……”将视角转向人类自身,反思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这种结构安排,使诗歌从对“道”的外在追问,逐渐深入到对人类自身认知的内在反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思考链条。
在诗歌的语言表达上,诗人运用了重复与变奏的手法。“乜嘢”一词在全诗中反复出现,形成一种强烈的语言节奏与情感张力。同时,每一组疑问句在句式和语义上又略有变化,避免了重复带来的单调感。这种重复与变奏的结合,使诗歌在保持整体连贯性的同时,又充满了丰富的层次感。
四、诗学价值与当代意义
《道睇到嘅嘢》的创作,为当代诗歌提供了多维度的启示。在语言层面,它证明了方言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价值。方言不仅能够丰富诗歌的语言形态,更能为诗歌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在全球化与同质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方言书写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差异化的可能性,有助于保持诗歌艺术的多样性。
在哲学层面,这首诗歌展现了诗歌作为思想载体的可能性。长期以来,诗歌往往被视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而树科的作品证明,诗歌同样可以承担哲学思考的重任。通过诗性语言,哲学命题得以摆脱抽象论述的束缚,以更生动、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种诗性与哲思的结合,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提升了诗歌的思想深度。
在当代语境下,《道睇到嘅嘢》对“道”与“物”、“认知”与“存在”的追问,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沉迷于对表象的认知,而忽视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树科的诗歌提醒我们,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敬畏心,不断反思自身的认知局限,追求对存在本质的更深刻理解。
结语
树科的《道睇到嘅嘢》以其独特的方言书写、深刻的哲学追问和精妙的结构安排,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样本。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粤语方言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魅力,更通过对“道”与“物”、“认知”与“存在”等哲学命题的诗性表达,彰显了诗歌作为思想载体的可能性。在当代诗歌面临诸多困境的今天,这样的作品无疑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启示。它告诉我们,诗歌不仅可以是情感的抒发,更可以是思想的探索;诗歌的语言不仅可以是规范的普通话,也可以是充满地域特色的方言。通过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当代诗歌必将迎来更加多元、更加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