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天。
期间,他把那些苦修者的冥想模式,拆了、重组、改良,硬是整出一套炼神的法门。
没用丹药,没借外力,就靠意念自己拧巴。
几天一练,效果出来了。
以前看世界,总觉得隔着层雾,模模糊糊。
现在?世界像被掀了层皮。
他能看清人眼珠转的轨迹,能察觉谁心里在骂娘,甚至隐隐约约——能“看”
到别人脑海里闪过的一帧画面。
他坐在山谷里,一边修炼,一边盘点这趟的收获。
最大赢家,是书。
天竺的书分三等:最硬气的是玉书,刻在玉片上,风吹不烂,火烧不焦;其次是帛书,写在蚕丝布上,贵得要命;最差的是纸书,薄如蝉翼,放几年就黄脆,字都快掉没了。
听说上古修仙界还有“玉简”
,精神一碰,文字图像就直接往脑子里灌。
可惜,他翻遍山洞、废庙、老僧的衣囊,连个玉简的边儿都没见着。
玉书最耐久,帛书次之,纸书最不顶用。
听说,普通的纸书,撑死三十年,之后字迹就散得像雪融了,想看?做梦。
一百多年前的老书,除非当祖宗供着,不然早烂成渣了。
可这小世界里的纸页,压根不是普通纸,倒像某种灵木榨的汁液混着金粉捣出来的,风一吹不散,雨一淋不烂,几百年过去,还硬邦邦地撑着没垮。
阮晨光最先盯上的,就是这些纸片子。
他粗略一扫,堆成山的卷册有十多万卷,完整无缺的也就两三千卷,剩下的,不是缺角少页,就是墨迹糊成一团,像被狗啃过。
他把能看的摞一边,彻底报废的扔另一边,然后随手抽了一卷,想瞧瞧写的是啥。
刚瞟一眼,他就泄了气。
字儿跟鬼画符似的,弯弯扭扭,像蜈蚣在纸上抽筋,又像谁拿鸡爪子蘸着墨瞎戳。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