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弘毅突然想起萧尘渊,那个被他废了武功流放的侄子——
要是萧尘渊还在,玄铁军还在,京城是不是就不会变成这样?
要是当初没信皇子扣假罪给他,没流放璃王府,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的饥荒?
后宫的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夹杂着女人的哭声和瓷器破碎的声音。
太监总管赶紧爬起来:“皇上,肯定是皇后娘娘和贵妃争那碗稀粥……
昨天丽妃娘娘的宫女就因为多喝了一口粥,被皇后娘娘的人打断了腿……”
楚弘毅闭上眼睛,靠在冰凉的椅子上,只觉得浑身发冷。
他想起以前在皇宫里,顿顿山珍海味,燕窝、鱼翅从不间断,后宫妃嫔个个锦衣玉食,争奇斗艳。
可现在,连口热粥都喝不上,连件暖和的棉袄都没有,连自己的儿子都在算计着怎么利用最后一点权力。
楚承璟看着皇上的样子,六指悄悄攥紧——
他才不管皇上的死活,只要能拿到粮,能夺回权力,就算投靠西漠王拓跋夜,割让半个楚国,他也愿意。
可他不知道,西漠王早就和北狄可汗联手,打算先踏平北荒,再吞掉整个楚国,他的算计,不过是自投罗网。
寒风从破窗里灌进来,带着雪粒子,打在楚弘毅的脸上,冷得像刀。
皇宫外,灾民的哭嚎声越来越近,野狗的叫声此起彼伏。
……
而三千里外的北荒,学堂里传来了孩子的读书声,
饭堂里的肉香飘得老远,苏玉正被四个男人围着,手里捧着一碗热鸡汤,眼底满是浓情的希望——
……
北荒的晨雾还没散,麦田里就响起了“沙沙”的割麦声。
十一月末的太阳刚爬过山头,把金色的光洒在绿油油的麦浪上——
这麦是灵泉浇过的,长得比寻常麦秆粗一倍,麦穗沉得压弯了腰,一穗里的麦粒比普通小麦多三成。
玄铁军的士兵们穿着玄色劲装,手里的镰刀飞快地舞动,割下的麦秆整齐地堆在雪地上。
李虎光着膀子,扛着一捆麦子往粮囤跑,嗓门比晨雾还亮:
“赵大叔!这边的麦割完了!再拉个空筐来!”
红薯地里更热闹,百姓们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刨开土,红通通的红薯滚出来,沾着黑土,看着就瓷实。
张婶子蹲在地里,一铲子下去挖出三个大红薯,笑得眼睛都眯了:
“俺家这亩地,光红薯就能收三千四百斤!够吃一冬天了!”
旁边的李奶奶带着狗剩,蹲在地里捡漏——
大人刨红薯时难免漏下小的,狗剩捧着个拳头大的红薯,跑过来递给苏玉:“王妃娘娘!这个红薯甜!您吃!”
苏玉弯腰接过,摸了摸他的头,把红薯递给萧衡:“衡儿,跟狗剩一起烤着吃。”
萧衡立刻点头,拉着狗剩跑去找大胖二胖,【烤红薯最香了!还要给爹爹们留!】
土豆地里,巴德和桑木正跟着赵大山学挖土豆。
巴德的楚国语还不熟练,边挖边比划:“赵大叔……这土豆……比西漠的羊奶还多?”
赵大山笑着拍他的肩:“这算啥!灵泉浇的地,下次收得更多!你好好种,明年就能把家人接来!”
桑木挖着土豆,眼里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他以前在西漠,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饱饭,现在不仅有地,还能天天吃肉,他再也没有回去的心思了。
三国的士兵也没闲着。
晏国的士兵帮着捆麦子,梁国的士兵扛粮囤,东越国的士兵则帮老人孩子把粮食运回家。
晏国的副将黄羽擦着汗,对身边的严铮道:“严将军,北荒这地真是块宝地!俺们晏国的麦田,一年才收一茬,这儿灵泉浇了,一个月两茬,真是神了!”
严铮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苏玉身上——
她穿着月白色棉袍,微风拂过她倾国倾城的容貌,她正帮着春丫(医馆学徒)把红薯叶装进竹筐,动作轻柔,和她战场上一剑封喉的样子判若两人。
“灵灵!该拿物资啦!”
苏玉抬头喊了一声,灵灵立刻扑棱着翅膀从空间里飞出来,嘴里叼着个金灿灿的小铃铛:
“来啦主人!腊肉45万斤,鸡鸭鹅35万斤,鸡蛋40万斤,都在仓库门口啦!”
众人顺着它指的方向看,仓库门口果然堆着小山似的腊肉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