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聪明和优秀,在别人眼中一文不值(2 / 3)

nbsp; “下一句是'清风拂柳过桥头'。“

    陈砚吓了一跳,竹笛差点掉在地上。

    林晚蹲下来捡落在脚边的梧桐叶。

    “我爹以前也爱吹笛,他说好笛音能照见人心。“

    那天之后,陈砚的笛音里多了些东西。

    以前吹《鹧鸪飞》,总带着股不服输的劲,现在却添了点温软。

    以前吹《二泉映月》,只觉得悲,现在却能吹出月光落在水面上的亮。

    林晚总说。

    “你该去更大的地方吹,让更多人听。“

    陈砚真信了。

    他托林晚帮着打听城里的文艺团,把攒了半年的工资拿出来买了支新竹笛,竹身是透亮的黄,笛孔磨得光滑。

    去面试那天,他特意穿了件林晚给缝的蓝衬衫,站在文艺团的排练厅里,腰杆挺得笔直。

    吹的还是《鹧鸪飞》。

    可刚吹到第三句,坐在前排的团长就抬手打断了

    “行了。“

    他指尖敲着桌子,眼神扫过陈砚沾着砖灰的鞋。

    “我们这要的是能登台的,不是窑洞里练出来的野路子。“

    旁边有人凑趣。

    “小王,你看他那笛子,怕不是从哪个地摊淘来的?“

    哄笑声里,陈砚攥着笛尾的手发白,指节都在抖。

    林晚在门外偷偷拉他的衣角,他却没动,把竹笛往背后藏了藏,一步步退着出了排练厅。

    那天晚上,陈砚在护城河边上坐了半宿。竹笛放在膝盖上,风吹过笛孔,发出呜呜的响。

    林晚递给他个热馒头。

    “他们不懂,你的笛音里有日子的味。“

    陈砚咬了口馒头,没嚼,眼泪先掉了下来。

    他不是气别人不懂,是气自己傻,竟真以为凭着这点本事,就能让谁多看一眼。

    后来林晚要回城了。临走前她把个布包塞给陈砚,里面是本手抄的笛谱,最后一页写着。

    “笛音是给自己听的,不用给谁证明。“

    陈砚站在站台看着火车开走,手里的布包攥得发皱,直到火车变成个小黑点,才发现笛谱里还夹着张照片。

    林晚站在梧桐树下笑,辫子上系着红绳。

    陈砚还在砖厂待着。

    只是不再半夜蹲在院角吹笛了,改成每天午休时坐在窑洞口,对着堆得像小山的砖坯吹。

    工友们起初还笑他“酸“,后来听惯了,谁要是哪天没听见笛音,还会探头问。

    “陈砚,今天咋不吹了?“

    有次砖厂来了个考察的领导,听见笛音就往窑洞口走。

    陈砚正吹《春耕》,调子亮得像刚翻的泥土,领导站着听了半晌。

    问。

    “你这笛吹得好,咋不去专业团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