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游刃有余(3 / 5)

顽贼 夺鹿侯 4186 字 10天前

sp;被围在兰州城里的巡抚命人飞马驰书,传信命凉州道严防死守,城内士绅也坚定地站在朝廷这边,做好了死守的打算。

    毕竟甘肃那边的士绅,成份就是退休的世袭武官,就没怕事的,双方势同水火,一场大战在甘肃东部的凉州道蓄势待发。

    但宋祖舜干了个神奇的事儿。

    他力排众议,告诉别人如果不让叛兵进城,严防死守,坚拒之下事情肯定就坏了,他认为事情还要有挽回余地,决定跟叛军沟通,让他们晚点进城,以期将之解散。

    事情干的很漂亮,不仅将哗变军队解散,甚至还在解散前让他们把没花掉的五千两行粮上缴入库,刀枪火器也收回来了。

    三寸舌解散叛兵,是厉害人物没错。

    可惜这回,宋祖舜也要面对的是李自成,身后也没有当年甘肃军队的支持……郧阳府这个地方就没兵,只能闭门死守,眼看治下惨遭杀掠。

    崇祯本以为,卢象升在短短十日之间又发来奏报,想必是郧阳府的事情有了转机。

    万万没想到,不仅郧阳没有转机,甚至情况还更坏了。

    卢象升的第二封奏报,一来是告诉皇上,他已经以劣势兵力跟李自成的流寇交手了。

    十日转战千里,三战三捷,砍了三千六百个脑袋,敌人却越打越多,郧阳府山区的山贼土寇加入战场,汉江以南吃不上饭的老百姓,同样也被煽动。

    湖广一省,兵力不济,标兵四处游击,如同扬汤止沸,援军加入战场迫在眉睫。

    但这却不是卢象升第二封奏报的重点,他的重点是,通过审问俘虏得知,跟随李自成一同攻破武关进入湖广的,还有一个巨寇张一川。

    其实卢象升并不知道张一川是谁,过去也没听说过张一川的名号,但单凭其元帅府河南总兵官的官号,就足够定性为巨寇了。

    此时张一川并未随李自成渡过汉江,而是转掠汉江以北的南阳府。

    卢象升意思,是提醒朝廷小心河南,别让这个伪官真进了河南,最好能来个南北协剿,把这股势同燎原的叛乱镇压下去。

    卢象升是了解河南,他过去在大名当知府、兵备道,与河南比邻,对那边的情况有所耳闻。

    所以他并不认为,张一川进了河南能猖狂得起来。

    因为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刨了九边,河南的军事传统能排进前三,这个省份的关键词就一个字:多。

    人口多、田地多、宗室多、驻军多、民兵多。

    人口和田地,中州之地自不必说。

    宗室上,河南遍地是王府,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彰德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卫辉潞王,这些藩国几乎把河南填满了。

    而每个王府,都有自己的仪卫,甚至还有护卫,尽管藩王卫军是越来越缺斤短两的制度,但上千人的武装力量也不容小觑。

    驻军多,是因为河南设立的卫所多,这也跟人多有关系。

    民兵,则是河南的特色,因为比邻郧阳特区,自从明初就有严重的流民问题。

    地方上士绅修筑堡寨自守,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