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锻造(2 / 6)

空。”

——两千年后被证明是对的。

亚里士多德建立了逻辑学——虽然他的物理学是错的,但他的思维方法影响了西方两千年。

然后是黑暗的中世纪——科学几乎停滞。

直到——

文艺复兴。

哥白尼的日心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伽利略的望远镜——木星有卫星,月球有山脉,太阳有黑子。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椭圆轨道,不是完美的圆。

科学革命开始了。

第三天。

他开始攀登另一座更陡峭的山峰。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三大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微积分。

宇宙第一次被纳入了可以计算的轨道。

新二闭上眼睛,在脑海中重现牛顿的推导过程。

从开普勒定律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用几何方法证明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然后推广到任意物体。

f=g(??)r2

如此简洁。

如此优美。

如此强大。

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行星的轨道、彗星的路径、潮汐的涨落。

但这还不够。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麦克斯韦方程组——电与磁是同一种力的两个方面。

电磁波——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这点亮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火花。

电灯、电报、电话、收音机、电视……

人类文明在一百年内的变化,过了之前一万年。

然后——

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的。

广义相对论——引力不是力,而是时空的弯曲。

质能方程——e=c2

这打开了一扇通往神之领域的危险的大门。

新二盯着这个公式。

良久。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1克物质,如果完全转化为能量——

相当于2万吨tnt。

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物质就是能量。

能量就是武器。

第四天。

量子力学。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玻尔的原子模型——电子在特定的轨道上跃迁。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你不能同时精确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薛定谔的波动方程——粒子也是波。

当他开始深入量子力学时,现实开始变得模糊。

薛定谔的猫——在盒子里既死又活,直到你打开盒子。

量子纠缠——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瞬间影响彼此。

多世界诠释——每一次测量,宇宙都会分裂成无数个平行世界。

鼻血,在此时毫无征兆地流了下来。

一滴。

两滴。

滴在书页上,晕开一片红色。

他没有理会。

只是用手背擦掉,继续盯着那些公式。

大脑在抗议。

人类的神经系统不是为理解这种反直觉的概念而设计的。

但他必须理解。

如果不能理解这个“不确定”

的世界,他就不可能去掌控它。

第五天。

第六天。

他进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

不吃。

不睡。

只有咖啡和意志力在支撑着他。

相对论的张量计算——时空的度规,测地线方程,爱因斯坦场方程。

粒子物理学——夸克、轻子、玻色子,标准模型的六十一个粒子。

宇宙学——大爆炸、暗物质、暗能量、宇宙的最终命运。

每一个概念都如此庞大,每一个理论都如此精密。

他的大脑像是一台过载的计算机。

温度在上升。

思维在加。

但也在接近极限。

第七天。

他强迫自己转换方向。

从纯理论转向应用技术。

工程学。

蒸汽机——瓦特的改良,开启了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