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燃机——汽车、飞机、现代战争。
晶体管——1947年,贝尔实验室,改变世界的明。
集成电路——把成千上万个晶体管集成在一片硅片上。
计算机——从eniac到个人电脑,从大型机到智能手机。
然后是编程。
机器语言——0和1,最原始的形式。
汇编语言——用助记符代替机器码。
c语言——接近硬件,高效强大。
c++——面向对象。
java——跨平台。
pyth0n——简洁优雅。
这些人类用来与机器沟通的语言,对他来说比母语更简单。
因为它们有着完美的逻辑。
没有歧义,没有模糊,没有情感。
只有规则。
新二打开电脑。
开始写代码。
他写的不是程序。
而是“生命”
。
一个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迭代的人工智能雏形——
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在他面前诞生、成长。
它开始学习数据。
开始做出预测。
开始优化自己的算法。
然后——
它被他亲手删除了。
“还不够。”
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太简单了。”
“太原始了。”
“需要更复杂的架构,更强大的算法,更……”
他停顿。
“更像人。”
“但又不能太像人。”
第十天。
第十一天。
第十二天。
他开始面对最危险的领域。
人性本身。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本我、自我、我,力比多的驱动。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阴影、阿尼玛。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被人畏惧比被人爱戴更安全。”
尼采的人哲学——“上帝已死,我们杀死了他。”
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
,“他人即地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思想像毒药,也像解药。
它们撕开了“人”
这个概念的所有伪装。
人不是理性的。
人是欲望的奴隶。
人是恐惧的囚徒。
人是自欺欺人的大师。
经济学的冷酷数据在他眼前展开。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市场会自动调节。
凯恩斯的干预主义——市场会失灵,需要政府。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计划经济必然失败。
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不断革新。
他看到了“看不见的手”
如何驱动繁荣。
也看到了它如何将无数家庭推向破产的深渊。
《资本论》中那些关于“商品拜物教”
和“异化”
的论述——
与窗外那个他即将进入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他要用资本的武器,摧毁资本主义。
这是最深刻的矛盾。
也是唯一的道路。
第十五天。
艺术、音乐、文学……
人类所有试图表达、却又永远无法完全表达的情感结晶——
如同海啸般将他淹没。
他听见了贝多芬《命运》中的抗争——那四个音符,像是命运在敲门。
看到了梵高《星空》里的挣扎——扭曲的星云,燃烧的柏树,疯狂与美的结合。
读懂了《百年孤独》中那份无法摆脱的宿命——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孤独,也是全人类的孤独。
感受到了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体会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煎熬——“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被允许的。”
就在这时,他内心的“魔鬼”
苏醒了。
那些被他强行压抑的情感——
对母亲的爱与恨。
对父亲的渴望与憎恶。
对莲子的愧疚。
对美里的……
幻觉开始出现。
他看到那个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