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分享的咖啡香,有菜市场里多给的那把香菜,有地铁上让给老人的座位,还有深夜街头,陌生人递来的一句“小心路滑”
。
它们抵达善星时,正赶上那颗饼干碎屑变的卫星甩出一串新光点。
光点里,蒲公英嫩芽在站台上慢慢长大,叶片上的露水折射出千万盏灯的光;女孩的画被挂在社区的展示栏里,引来好多人驻足,有人在画旁贴了张便签,有人留下颗糖,还有人画了颗更大的星星;公交站台上的感应灯坏了,是修灯师傅连夜来修的,他说“这里的光不能灭”
。
善星的光芒越来越盛,像个巨大的光球,把所有善意都揽在怀里。
而地球的公交站台上,蒲公英嫩芽已经长出了花苞。
清晨的第一班公交驶来,车上的乘客们透过窗户,都看到了那抹小小的绿,和它头顶即将绽放的花苞,像颗举在掌心的星星,在晨光里闪闪亮。
或许这就是善意的模样——它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公交站台上的一滴水、一片叶、一句鼓励;是老楼里的一盏灯、一颗糖、一盆土;是你我不经意间的一次伸手,一次分享,一次等待。
这些细碎的温暖像蒲公英的种子,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芽,最后乘着风,去往宇宙深处,化作善星的光,再洒回人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而那朵刚从老楼飞出的绒毛,正带着新花苞的清香,朝着公交站台的方向飞去。
它知道,那里有株小芽在等它,有盏灯在亮着,有无数个新的故事,正等着被写进宇宙的星图里。
公交站台上的蒲公英花苞,在某个微雨的清晨悄悄绽开了。
细碎的绒毛顶着露珠,像缀满星星的小伞,风过时便簌簌摇晃,仿佛在和站台的公益标语打招呼——“温暖会芽,善意会开花”
。
早班公交刚驶离,一位穿雨衣的环卫工阿姨就来清扫站台。
她看到蒲公英时,特意绕开了那片区域,扫帚在地面划出温柔的弧线。
去年这个时候,也是这样的雨天,她在站台捡到个钱包,等失主时,一个中学生把伞往她这边倾斜了大半,自己半边肩膀都淋湿了。
失主赶来时非要塞钱感谢,阿姨没收,只笑着说:“下次您遇到需要帮忙的人,多搭把手就行。”
雨停后,阳光从云层里钻出来,给绒毛镀上了层金边。
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姑娘蹲在站台边,小心翼翼地数着绒毛的数量:“一、二、三……一共十二朵!”
她妈妈站在旁边,手里拎着刚买的菜,其中一把青菜上还沾着泥土——是菜市场张阿姨额外送的,说“你家孩子爱吃带露珠的菜”
。
小姑娘数到第七朵时,现有片绒毛被蛛网粘住了,她轻轻扯断蛛丝,看着绒毛重新飘向天空:“飞吧飞吧,去善星那里呀。”
这朵被救下的绒毛,恰好落在了路过的自行车筐里。
骑车的是位白老爷爷,筐里装着个竹篮,篮子里是刚从早市买的新鲜草莓,红得像小灯笼。
他要把草莓送给社区里的独居老人,那些老人总说:“李大爷的草莓比市买的甜,因为带着热乎气。”
路过修车铺时,老爷爷停下来给车胎打气,修车铺的小伙子顺手递来块抹布:“大爷,擦擦车把上的泥,昨天您送我的草莓,我孙女说比糖还甜。”
绒毛随着自行车的颠簸晃悠着,路过社区图书馆时,被一阵翻书声吸引。
窗台上,管理员正给一盆绿萝浇水,绿萝的花盆是个旧酸奶盒,是常来借书的小男孩做的,盒身上画着图书馆的样子,旁边写着“谢谢阿姨总留着《小王子》等我”
。
此刻,小男孩正踮脚够书架顶层的书,管理员笑着把书递给他:“这是上周你说想看的绘本,我特意从总馆调的。”
男孩接过书时,从兜里掏出颗水果糖:“阿姨吃这个,我妈妈说看书时含颗糖,故事都会变甜。”
自行车拐进胡同,老爷爷在一扇斑驳的木门前停下。
门没锁,虚掩着,门环上挂着个布偶——是去年冬天,邻居家的小姑娘怕老人孤单,亲手缝的。
老人推开门时,屋里传来收音机的声响,独居的张奶奶正坐在藤椅上择菜,竹篮里的豆角是对门王婶送的,说“您眼神不好,我帮您择干净了”
。
老爷爷把草莓放在桌上,张奶奶立刻从柜里摸出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晒干的金银花:“这是我侄女寄来的,您泡水喝,败火。”
绒毛从竹篮的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