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春信又至(4 / 4)

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事,抬头往天上看。

只见远处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人”

字队,正往这边飞来,“嘎嘎”

的雁鸣声越来越近,翅膀扇动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

它们飞得很低,从老槐树上空缓缓飞过,翅膀掠过新抽的枝桠,像是在跟院里的人打招呼,翅膀的影子落在“三幅图”

上,给画里的小木雁添了几分动态。

小侄子跳起来,指着大雁喊:“是大雁!

它们回来赴约啦!”

他跑得太急,差点摔了一跤,父亲赶紧扶住他,他却不管,依旧挥着手,大声喊:“大雁!

明年还要来呀!”

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周馆长举着相机,不停地按快门,笑着说:“这可是最好的‘展品’!

老槐树的约定,连大雁都记着呢,这才是最珍贵的传承!”

大雁飞远了,影子渐渐变小,直到消失在天边,院里的人才慢慢收回目光,却依旧在讨论刚才的场景,有人说这是“雁归应景”

,有人说这是“约定成真”

,小侄子则拉着我的手,跑到槐树下,仰着小脸说:“姑姑,咱们再做一只小木雁吧,刻上‘雁归喜’,挂在最高的枝桠上,让明年回来的大雁,一眼就能看到!”

父亲正好走过来,摸着他的头说:“好啊,等过几天,咱们就找块最好的槐木料,做第八只小木雁,往后每年都做一只,让这槐树上的木雁,陪着咱们的约定,一年一年,走下去,直到小木雁挂满整棵树。”

小侄子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跑去跟孩子们说要做第八只小木雁,孩子们也跟着兴奋起来,围着他问什么时候做,说要来看,还要帮忙递工具。

那天傍晚,归雁展快结束时,周馆长拿来一本厚厚的留言本,封面是用槐树皮做的,上面刻着“老槐树的约定”

五个字,里面的纸是宣纸,带着淡淡的米香。

他把留言本放在石桌上,笑着说:“大伙都写下对老槐树的约定吧,明年开春,咱们再来看,看看谁的约定实现了。”

游客们排着队留言,有人写“明年开春,一定再来老槐树,听小木雁的故事,喝槐叶酒”

;有对情侣写“明年春天来这里求婚,让老槐树和大雁做我们的证婚人”

;有个学生写“要把老槐树的故事写进作文里,让班里的同学都知道,有这么一棵守着约定的老槐树”

;镇上小学的老师写“明年带更多孩子来,让他们把老槐树的故事画得更长,传得更远”

小侄子握着笔,歪歪扭扭地写:“我要做很多很多小木雁,挂满老槐树,等大雁年年回来,还要教它们认路,让它们再也不会迷路。”

他写字时,握笔的姿势不对,母亲站在旁边,轻轻帮他调整了握笔的手,他写完后,还在旁边画了只小小的大雁,翅膀上写着“拉钩”

我接过笔,看着留言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心里暖暖的,写下:“槐叶落又生,大雁去又归,我们守着老槐树,守着时光里的暖,把每个约定,都酿成岁月里的甜。

愿来年槐花开时,仍有木雁挂枝,仍有故人相聚,仍有新的约定,在春风里芽。”

暮色渐渐漫过老槐树,院中的灯次第亮起,是母亲挂的红灯笼,暖黄色的光洒在“三幅图”

上,洒在七只小木雁上,也洒在留言本上那些温暖的字迹里。

风穿过枝桠,小木雁轻轻晃动,刻痕里的金粉在灯光下闪着光,像星星落在了槐树上,又像大雁的影子,在枝桠间停留。

母亲喊大家吃晚饭,饭桌上摆着槐叶粥、槐花糕、炒槐芽,还有张叔的槐叶酒,热气腾腾的,透着家的味道。

小侄子坐在我旁边,嘴里嚼着槐花糕,含糊地说:“姑姑,明年大雁回来,我要请它们吃槐花糕,还要给第八只小木雁刻上‘雁归喜’,让它们知道,我们一直在等它们。”

我摸了摸他的头,望着窗外的老槐树,枝桠上的小木雁还在轻轻晃动,像在跟我们点头。

我知道,老槐树的约定,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就像槐叶年年绿,大雁岁岁归,我们会带着这些温暖的故事,在时光里,继续写下去,画下去,等下去。

明年春天,会有第八只小木雁挂在枝桠上,会有新的画稿铺在石桌上,会有更多的人来赴这场约定,让每一个春天,都有新的木雁,新的画,新的约定,在老槐树下,悄然生长,慢慢芽,长成岁月里最温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