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0章 致命一击(4 / 5)

底下的金属原色。

“黎光集团说‘关联线索’。”

他的东北口音带着钢锯般的锋利,“但我们手里的证据链,比当年鞍山钢铁厂的钢轨还结实!”

他忽然提高音量。

保温杯磕在展板边缘发出脆响,“业主们听着,今晚七点,我们去市住建局门口‘晒证据’!

谁不去,谁孙子!”

人群中爆发出掌声,退休护士王阿姨举起手机录像。

镜头扫过李工颤抖的手指和周明礼泛白的鬓角:“网友们,这是高海文的审批单影印件。”

她凑近镜头,老花镜反光遮住眼睛,“签名和我们小区保安的字一样歪歪扭扭。

保安说这是从打印店花三块钱买的模板!”

录完之后,王阿姨把视频传到网上。

下午四点,《南方财经》的锐评文章准时上线。

标题《黎光集团的“关联线索”为何不敢见光?》

用了加粗红色字体。

正文第一段就像把手术刀:“在业主提供的监控录像、银行流水面前。

‘个别高管’的模糊表述不仅是对公众智商的侮辱。

更是对国企公信力的损耗。

当维修资金成为私人提款机。

任何文字游戏都掩盖不了贪腐本质。”

审计组办公室内——

“赵总!”

林悦展示着记者发来的证据清单。

指尖划过pdF文件,“他们居然搞到了高海文2012年的航班记录——

7月15日他搭乘cA1502航班飞往海口。

直到7月18日才返回广州。

所谓‘现场审批’纯属虚构。”

她的鼠标悬停在“海口美兰机场”的盖章处,“这比我们的基站数据更直接。”

赵长天点头,从抽屉里取出红色批注笔:“通知高明,把这份记录和笔迹鉴定报告发给调查组——”

笔尖在“虚构”二字上画圈,“现在需要有人在制度管道里推一把。

比如......中纪委的‘四风’举报平台。”

与此同时,集团董事长办公室。

国资委办公厅的电话像催命符般响起。

秘书李海强接通电话。

免提键按下时发出刺耳的“滴”声:“我们注意到黎光集团的情况说明。”

对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悦,背景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键盘声,“请转告王董事长,国资委需要的是‘事实’。

不是‘文学创作’。

如果48小时内看不到实质性进展,我们将启动专项督查。”

李海强放下电话,看着办公桌上的《情况说明》草稿——

原本的“高海文”三个字被红笔划掉,改成了“相关人员”。

旁边用铅笔批注着“需法务部过审”。

“董事长,”他小心翼翼地开口,“国资委要求48小时内提交详细报告,重点说明......”

“够了!”

王崇仁打断道,办公椅在地毯上划出刺耳的声响,“通知审计部,把高海文的所有审批记录单独建档——”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窗外逐渐亮起的街灯上,“包括2012年的那17份,还有......杨明辉的审批日志。”

话毕,王崇仁脸上浮现一抹笑意。

此前,迫于某位大人物的压力,他不得不违心做出一些妥协之举。

但眼下,有了国资委的这通电话,他就有了充分的理由来应付那位大人物。

所以,他的心情颇为愉快。

下午,16点30分。

黎光集团官网突然弹出“页面无法访问”的错误提示。

2分钟后重新上线的《补充公告》——

像个脸色苍白的道歉者:“经内部核查,此前公告表述不准确。

集团正配合上级部门对高海文涉嫌违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

“高海文”三个字终于浮出水面。

却被放在“涉嫌违规”的阴影里。

字间距比正常文本宽了0.5磅。

像极了审讯室里嫌疑人与镜头的距离。

赵长天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

他虽然没有和王崇仁直接交流。

但以他对王崇仁的了解,大体能还原出事情真相。

而他所要做的,就是配合王崇仁董事长——

把这出戏演下去。

思绪起伏间,赵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