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我信你(2 / 3)

晰地听到当时现场的人都说了什么?”

张芬摇了摇头,“那是路口的监控,离我弟弟他们站的地方,还有几十米远,声音肯定是录不到的。”

她似乎想起了什么,又急忙补充道:

“不过,那个监控上……能看到我弟弟挥拳了!”

张伟的眼神瞬间一凝。

“挥拳?”

“你不是说,你弟弟没有参与打架吗?”

张芬见张伟误会,吓得连连摆手,急忙解释道:“不是不是!张律师你误会了!我弟弟绝对没有动手参与打架!”

“我说的挥拳,是他……他当时看热闹看得太激动了,就忍不住……忍不住握着拳头朝天上挥了两下……”

她越说声音越小,仿佛自已也觉得这个解释苍白无力。

“还……还喊了几句……”

“喊了什么?”张伟追问道。

张芬的头几乎要埋进胸口里,用细若蚊蝇的声音说道:

“……给我打!打死他这个鳖孙!”

张伟眉头紧锁。

挥拳,加上这句话。

难怪一审法院会认定当事人是教唆!

再加上几个打人者的指认,认定主犯的逻辑全部都通了!

他能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女人,作为当事人的姐姐,在陈述中很可能进行了“语言艺术”加工,甚至隐瞒了更不利的信息。

张伟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目光审视着张芬的脸。

“张女士。”

他的声音冷了下来。

“我最后问你一次,你确定,你弟弟真的只是‘起哄’吗?”

“你要明白,‘起哄’和‘教唆’,在法律上是天壤之别!”

“如果我接手了这个案子,在法庭上为你弟弟做无罪辩护,而你此刻却对我隐瞒了关键事实,那么结果,将不只是输掉官司那么简单。”

“而是会彻底断送掉,他最后一点争取减刑的机会!”

张芬的身体剧烈地一颤,她猛地抬起头,迎上张伟的目光。

“就是起哄!我拿我的人格担保,我弟弟就是爱凑热闹,他绝对没那个胆子真的去教唆别人犯罪!”

张伟与她对视了足足十秒。

他知道,再纠结于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

真正的答案,不在她的嘴里,而在法院的卷宗里。

“行。”

张伟点点头,收回了那份压迫感十足的目光。

“我信你。”

“如果你也愿意相信我,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签订委托协议了。”

“真的吗?张律师?!”

张芬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巨大的狂喜瞬间淹没了她。

张伟淡然点头。

这个案子,看似证据对张强极为不利。

但张伟的思维,却瞬间抓住了那个最核心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要害。

只要对方没有一锤定音的铁证,他就可以从“犯意联络”和“因果关系”上,把整个案子的地基彻底掀翻!

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真的会因为一个陌生路人的几句叫喊,就突然产生将人打成重伤的犯罪故意?

这在行为逻辑学上,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疑点!

张伟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脑海中已经构建出二审法庭的攻防沙盘。

他要攻击的第一个点,就是犯罪者的精神状态。

那几个动手打人的人,当时喝酒了吗?

如果他们酩酊大醉,神志不清,那么张强的起哄,确实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冲突恶性升级的催化剂。

这种情况下,张强或许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但罪名更倾向于“寻衅滋事”,顶格处理也就是治安拘留,绝不可能构成重伤害罪的“教唆犯”。

可如果那几个人当时是清醒的呢?

他们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对自已的拳头会造成什么后果,有着清晰的认知和预判。

那么,一个陌生人的几句叫喊,在法律上,就根本不足以成为他们实施重伤害行为的“决定性原因”。

他们的行为,源于他们自已的主观恶意,而不是张强的嘴。

其次,也是最致命的一点——“教唆犯”的成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