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手搓真理下(1 / 5)

易川说 页易川 4104 字 6天前

弹道实验室里,灯光聚焦在一块透明的有机玻璃靶上。

靶心位置有三个几乎重叠的弹孔,边缘光滑,间距不过o5厘米。

凌安戴着白手套,正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弹孔与靶边缘的距离,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最终定格在“8o3米”

“姜队,结果出来了。”

凌安抬起头,眼底带着一丝惊叹。

“这把手工狙击枪的有效射程至少在8oo米以上,精准度堪比专业制式武器。

尤其是在5oo米内,误差能控制在1厘米以内。

范守厝这手艺,说是民间高手都算谦虚了。”

姜玉华站在靶前,看着那三个几乎连成一线的弹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

“和葛醇芭家到范守厝后窗的直线距离吻合吗?”

“完全吻合。”

凌安调出卫星地图,用红线标出两点。

“范守厝家后窗到葛醇芭卧室窗口的直线距离是786米,考虑到地形起伏,实际射击距离应该在8oo米左右,正好在这把枪的最佳射程内。”

他点击屏幕,调出三维模拟动画:

“我们还原了射击轨迹。

从范守厝家后窗出,子弹穿过葛醇芭家的窗户,依次命中眉心、心脏、后颈,角度始终保持15度俯角,与我们在尸体上检测到的弹道完全一致。

动画里,代表子弹的红色激光线精准地穿过两栋房屋之间的空隙,最终定格在虚拟的葛醇芭身上。”

“后窗窗台的磨损痕迹也对上了。”

赵风心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

“技术科在窗台边缘提取到了与枪托底部一致的枣木纤维,还有微量火药残留,成分和鹰嘴崖找到的弹壳完全相同。

可以确定,范守厝就是在自家后窗完成射击的。”

姜玉华沉默地看着动画。

“他甚至计算好了风和光线。”

凌安指着屏幕上的气象数据。

“案当晚是静风,能见度高,月亮在东南方向,刚好能照亮葛醇芭卧室的窗户。”

完美。

这个词让姜玉华心里有些沉。

“但有个疑点。”

凌安突然皱起眉,调出另一份弹道分析图。

“我们比对了鹰嘴崖找到的弹壳和葛醇芭体内子弹的弹道痕迹,现了细微的差异。”

他放大屏幕上的纹路对比:

“你看这里,葛醇芭体内的子弹膛线痕迹更浅,边缘有轻微的变形,像是……枪管在射击时出现了极其细微的震动。

而鹰嘴崖的弹壳痕迹更清晰,膛线纹路完整。

这说明,射杀葛醇芭时,枪管可能有轻微的松动,或者射击时的后坐力传导有异常。”

“松动?”

姜玉华凑过去细看。

“是枪支本身的问题?”

“有可能。

手工组装的枪支稳定性本来就差,连续射击后可能出现零件松动。

但范守厝既然能把枪造得这么精准,没理由忽略这个问题。

除非,射杀葛醇芭时的枪支状态,和试射时不一样。”

“不一样?你的意思是……两把枪?”

“不排除这个可能。

或者,他在射杀葛醇芭后,重新调整过枪支零件。”

姜玉华的目光落在那把被拆解后又重新组装的狙击枪上。

枪身的枣木枪托上有几处细微的划痕,像是被硬物磕碰过。

他拿起枪,掂量了一下,又检查了枪管与枪身的连接处。

确实有轻微的松动痕迹,像是被反复拆卸过。

“如果他在射杀葛醇芭后,立刻拆解了枪支,更换了部分零件,或者调整了枪管固定装置,就能解释弹道痕迹的差异。”

姜玉华放下枪。

“他在刻意抹除某些痕迹。”

“抹除什么?”

“或许是……能证明当时开枪的不是他的痕迹。”

姜玉华的声音很轻,却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姜队,您是说……”

赵风心有些难以置信。

“范守厝不是凶手?可他认罪了,证据也……”

“证据可以伪造,口供可以说谎。”

姜玉华打断她,指着屏幕上的弹道差异。

“但物理痕迹不会骗人。”

他走到窗边,望着石盘岭的方向。

“重新检查那把枪的所有零件,尤其是枪管和枪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