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影像稳定地映在飞行甲板的投影银幕上,你可以看到许多带状的白云、鲑鱼般粉红色的斑驳条纹,以及像一只邪恶眼睛瞪着你看的“大红斑”。影像占整个银幕的四分之三,但没有人在看明亮的部分,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它边缘新月形的暗区。在那里,中国的宇宙飞船将越过木星黑夜那面现身。
这太可笑了,弗洛伊德心想,我们根本看不见四千万公里外的任何东西。不过没关系,无线电会告诉我们想知道的信息。
钱学森号早已在两小时前将远程天线收起来,藏在防热罩的后面,关掉所有音频、视频和数据回路。只有全向追踪天线还在传送无线电波,标示着这艘中国宇宙飞船的位置——它现在正冲向一望无际的云层。列昂诺夫号的控制室里只听到连续不断的尖锐的哔……哔……哔……声,每个哔声都是在两分钟前从木星那边发出来的;目前其来源很可能是位于木星同温层的一团炽热气体。
信号慢慢减弱,噪声逐渐浮现;哔哔声开始扭曲,甚至断断续续。这显示钱学森号逐渐被包围在一层等离子体里,所有对外通信即将完全中断,直到宇宙飞船再度穿出为止——假如它穿得出来的话……
“看![1]”布雷洛夫斯基大叫,“它在那里!”
起先弗洛伊德什么也没看到。接着,在木星亮区边缘之外,他勉强看出一颗微小的星星,以木星的暗区为背景在那边发亮——那个位置本来不应该有星星的。
它看起来似乎静止不动,但他知道它至少以每秒一百公里的速度在运动。它的亮度越来越大。不久,它看起来不再是个无因次的点,而有点变长。一颗人造彗星正划过木星的夜空,留下一条数千公里长的炽热尾巴。
从追踪天线发出的信号,终于在最后一声严重扭曲、拖着奇怪尾音的“哔”声中完全中断,只剩下木星辐射线所发出的、无意义的咝咝声——宇宙中许多天体都会发出声音,无关人类或人类制造出来的东西。
钱学森号虽然已经无法发声,但仍然看得到。他们清楚目睹那变长的亮点横过木星的向日面,而且很快将隐入其背日面。到时候,木星会捕获那艘宇宙飞船,消除其多余的速度。当它从巨大的木星背后再次出现时,将会变成木星的一颗卫星。
亮点突然隐没。钱学森号正在沿着木星的曲率掠过背日面的上空。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直到它再度从阴影中现身——假如没有意外,那需要一小时的时间。对那些中国人而言,这一小时很难挨。
不过对首席科学家奥尔洛夫和通信工程师科瓦廖夫而言,这一小时却过得飞快。从观测那颗小星星所得的数据,他们可以知道很多事情:它现身及隐没的时间,以及追踪天线发射之无线电波的多普勒频移,都提供了钱学森号最新轨道状况的重要信息。列昂诺夫号的计算机正在消化搜集到的数据,再根据木星大气层的减速效应相关的各种理论,计算出钱学森号下一次出现的预定时间。
奥尔洛夫关掉计算机显示器,在旋转椅上转过身来,解开安全带,然后向一旁耐心等候消息的观众宣布:
“下次出现的时刻最快在四十二分钟以后。各位观众是否请先去散步一下,好让我们能专心把所有事情做好?三十五分钟以后见。去!走开!”
这批闲杂人等很不情愿地离开舰桥——但讨厌的是,三十分钟才过,大伙都迫不及待地回来了。当他正在责备大家对他的计算缺乏信心时,钱学森号熟悉的“哔……哔……哔……”声突然从扬声器里冒了出来。
奥尔洛夫吓了一跳,愣在那里,但随即跟着大伙鼓起掌来——弗洛伊德看不清楚第一个鼓掌的人是谁。尽管中国人是他们的对手,但毕竟大家都是同行,都是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地来到这个以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联合国第一次太空条约中,不是尊称他们为“人类特使”吗?他们即使不愿意让中国人拔得头筹,但也不想看到他们遇难。
弗洛伊德不得不想到,其实列昂诺夫号也捞到了不少好处,无形中多了几分胜算。钱学森号已经证明大气刹车法确实可行。木星的数据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它的大气中并没有包含未知的或致命的因素。
“很好!”奥尔洛娃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发一封贺电给他们。不过,即使我们发了,我想他们也不会领情。”
有些人还在嘲笑奥尔洛夫,他本人则一直瞪着计算机,一副无法置信的表情。
“我真的搞不懂!”他大叫道,“他们应该还在木星背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