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首次发表于《童子军生活》(Boys Life),标题为《太阳干扰机》
收录于《来自太阳的风》
使用太阳风帆在太空中竞赛,这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但科学家正在积极研究这个点子来作为一种推进模式。这个故事原先的题目叫《太阳干扰机》,但因为波尔·安德森几乎同时产生了相同的想法,我不得不很快改掉了名字。
巨大的圆盘状风帆在拉索上扬起,已经兜满了刮在行星之间的风。再过三分钟,比赛就要开始了,但约翰·默顿却感觉比过去一年中的任何时刻都更轻松、更平静。等俱乐部会长发出信号后,不管戴安娜号会带着他走向胜利还是失败,总之他已经实现了梦想。一生之中都在为他人设计飞船,如今他终于能驾驶自己的风帆翱翔太空了。
“两分钟倒计时,”座舱内的电台响了起来,“请确认是否已做好准备。”
一个接一个地,船长们做出了响应。默顿能认出所有的声音——有些声音紧张,有些声音放松——他们都是他的朋友加对手。在四个有人居住的世界上,只有二十个左右的人能驾驭太阳风帆,他们全都集中在这里,有的在起跑线上,还有的在护航舰上,所有的人都盘旋在赤道上方两万两千英里的轨道高处。
“一号——游丝号——准备完毕。”
“二号——圣玛丽亚号——好了。”
“三号——太阳光束号——可以了。”
“四号——武麦拉号——可以出发。”
默顿听到这个呼号后笑了。原始时代的航天发射场,构成了太空传统的一部分,现在这个时刻就该纪念一下那些先于他飞天的人类。
“五号——列别捷夫号——我们准备好了。”
“六号——阿拉克涅号——好了。”
现在轮到排在队尾的他了,想到在这个小座舱内说的话至少能被五十亿人听到,他不禁感觉有些异样。
“七号——戴安娜号——准备出发。”
“一至七号都确认了,”裁判的小艇上传来了仪式化的声音,“一分钟倒计时。”
默顿差点没听到。他在对拉索上的张力做最后的检查。测力计上的指针都很稳,巨大的风帆已绷紧,在阳光下,它的镜面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在飘浮于潜望镜旁失重中的默顿看来,风帆似乎填满了整个太空。它也可能真的能填满——因为它的表面积足足有五千万平方英尺,通过长达近一百英里的拉索连接到他的座舱上。曾经如同白云般行驶在中国海上的运茶船,把它们所有的帆缝在一起,也比不上一面戴安娜在太阳底下展开的帆。不过,它比肥皂泡厚不了多少。两个平方英里的铝箔,厚度却只有百万分之几个英寸。
“倒数十秒。开启所有的摄像机。”
这么大的家伙,却又这么脆弱,人类的头脑实在难以想象。然而,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面脆弱的镜子仅靠捕捉到的太阳光就能将他推离地球的怀抱。
“……五、四、三、二、一,切断!”
七片刀刃划过,切断了七根将风帆与母船相连的细绳。每艘风帆都配了一艘母船,它既是组装的平台,也能提供后勤服务。直到这一刻之前,它们都在以一个紧密的队形绕着地球旋转,但从现在开始,风帆就要开始散开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风飘扬。第一个飘过月球的风帆将成为胜利者。
在戴安娜号上,似乎一切都还跟原来一样。但默顿知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虽然自己的身体没感受到加速度,但船上的仪表告诉他,此刻风帆正以千分之一个重力加速度前进着。对火箭而言,这个数字简直不值一提——但这已是太阳风帆达到过的最好纪录了。戴安娜的设计很精巧,巨型帆面的表现也符合计算。按照这个加速度,绕地球两圈之后就能达到逃逸速度,然后他就能往月球飞去,太阳的全部力量在后面为他加油。
太阳的全部力量……他无奈地笑了笑,想起了跟地球上的听众解释太阳风帆原理时的各种努力。在早期,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筹钱。虽然他是宇宙之力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一系列大获成功的飞船给他带来了众多荣誉,但公司对他的业余爱好却并不热心。
“把你的手放到阳光下,”他对听众说道,“能感觉到什么?热,当然。但是,还有压力——尽管你从未感觉到,因为它太小了。在你手掌的面积上,它施加的力只有百万分之一盎司。
“然而,在太空里,即便这么小的压力也有大用场,因为它一直存在,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一天连一天。和火箭燃料不一样,它是免费的,而且取之不竭。只要我们有决心,我们就能找到办法利用它。我们可以制造风帆来捕捉太阳喷出的辐射。”
讲到这里,他会取出几平方码的帆面材料扔给听众。银色的薄膜会扭转卷曲,如同烟雾一般,并在热气流的作用下缓慢地朝着天花板飘去。
“你们能看到它有多轻,”他继续说道,“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