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帝国的股东,与嗜血的账本(1 / 2)

工部侍郎被朱雄英那不带一丝情感的目光钉在原地,浑身冰冷。

他仿佛不是在面对一个八岁的孩童,而是在面对一台正在计算最优解的冰冷机器。

“回……回殿下……”

侍郎的声音干涩发颤,汗水瞬间浸透了朝服。

“若有‘昆仑’引擎,有足量的钢铁枕木,再有……三十万劳役不计伤亡的填进去……”

他艰难的吞咽了一口唾沫,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那句话。

“一年之内,可……可达兰州!”

“很好。”

朱雄英收回目光,仿佛刚才那足以压垮一个二品大员的威压从未存在过。

他转头看向脸色凝重,正在思考那份《债券章程》的朱元璋和朱标。

“爷爷,父亲,我们没时间了。”

“帖木儿不是蠢货,他用屠杀和焦土为自己争取了时间,也给我们划下了战线。”

“他既然在仿制我们的火器,就说明他明白自己与我们的差距,他在等,等他的军队也能用上‘惊雷’。”

“所以这一年,就是我们的最后期限。”

朱雄英走到那份奏疏前,手指在“皇家工业建设债券”几个字上轻轻一点。

“这条铁路,这些战舰,就是悬在帖木儿头上的剑。而这份债券,就是铸造这把剑的炉火。”

朱元璋的暴怒已经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深沉的杀意。

他拿起那份章程,粗略的扫了一眼,立刻被里面那些“认购”、“利息”、“抵押”等新奇词汇搞的头昏脑胀。

“好大孙,你直接说,这玩意儿到底要怎么弄?真能让那帮铁公鸡把吞进去的银子给咱吐出来?”

朱标也凑了过来,他看懂了一些,但更多的还是困惑。

“雄英,这上面说百姓、商贾皆可认购,朝廷以未来十年部分盐铁税收作为抵押,每年支付一分利息。这……这不就是朝廷向民间借钱吗?”

“父王说对了一半。”

朱雄英微微一笑。

“是借钱,但又不是简单的借钱。”

他看向下方跪在地上,已经快要被观星阁内凝重气氛压到昏厥的江南首富沈友德。

“沈总会首,你觉得如果朝廷现在发行这个债券,江南的商贾们会买吗?”

沈友德浑身一哆嗦,连忙磕头道:“回……回殿下的话。若只是如此,恐怕……恐怕应者寥寥。”

他也是豁出去了,这关乎整个江南商会的身家性命,他不敢不说实话。

“商贾重利,一分的年息虽说稳妥,但……但远不如投到自家生意里赚的多。况且……”

沈友德没敢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谁敢信朝廷的信誉?万一哪天皇帝不认账了,他们找谁说理去?

“说的好。”朱雄英赞许的点点头,似乎完全不意外这个答案。

“所以我们得给这份债券,加点料。”

他从容的走到朱元璋的书案前,提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几个字。

“爷爷,父亲,请看。”

朱元璋和朱标立刻凑了过去。

只见纸上写着:

一、凡认购债券超过十万两者,其家族子弟一人可获“皇家海军学院”或“皇家格物学院”的入学名额一个。

二、凡认购债券超过五十万两者,可获“大明皇家认证商号”金匾一块,其商队可优先使用未来建成的所有铁路、官道,并减免三成过路税。

三、凡认购债券超过一百万两者,可获得未来十年内格物院产出的新式民用商品(如玻璃镜、新式纺纱机等)在某一布政使司的独家代理权。

四、所有认购者将统一记录在册,编纂成一本《大明忠义录》,由东宫亲自保管。

这四条补充条款一出,朱标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他瞬间明白了自己这个儿子的用心。

如果说之前的债券章程,还只是一份冷冰冰的借款契约。

那么现在它就变成了一张通往帝国权力核心的入场券!

第一条是名。对于那些富可敌国却苦于没有门路,无法让子弟踏入仕途的商人来说,这是何等巨大的诱惑?海军学院和格物学院那可是皇太孙亲自督办的,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第二条是利。是看的见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