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儿颈间,那暗扣竟用软缎裹了七重,生怕冰着肌肤。
外层大红通袖袍展开时,满室烛火都黯了三分。
贾敏托着黛玉的肘弯穿左袖,雪雁同时捧右袖相接,两人动作如春水映双燕般齐整。遇到琵琶襟处密匝匝的珍珠扣绊,贾敏用簪尖轻挑,雪雁立即以指尖承托,十八对盘扣竟未发出半点磕碰声。
最繁复的是腰间玉带:雪雁跪着捧起青玉革带,贾敏亲自将金镶云母组佩一一垂挂。每串璎珞长度都经过丈量,最长那串恰好垂至裙裾的鸳鸯戏水绣纹处,那是新娘子抬手执如意时,最能被宾客窥见的华彩。
最后理裙裾时,两人不约而同抚向裙角内里。
贾敏摸到昨夜暗缝的“岁岁平安“金线符,雪雁触着自己绣的比翼雁纹,相视一笑中,晨钟恰穿透晓雾。霞光漫进窗棂时,新嫁娘裙摆逶迤三尺,每道褶痕里都藏着无声的祝祷。
在一切准备完毕后,林黛玉坐在梳妆台前,贾敏轻轻握住了女儿的手。
“黛玉,今日之后,你便嫁为人妇。”
“慕白是个好孩子,你们俩青梅竹马这么多年,如今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慕白与你爹爹一般,都是朝廷重臣,肩上担负着千钧重任。”
“你要做好慕白的贤内助,不要让他为家事分心。”
“千万不要和娘一样,因为荣国府的事情,让你父亲很是为难。”
“你们小两口只要能把自己的日子经营的红红火火的,娘就放心了。”
说着说着,贾敏也不由得眼含热泪。
回想着女儿生来体弱,多方求医,终日在药罐子里泡大。
如今女儿身体健康,还即将出嫁,这大概便是夫妻二人收养苏慕白为家里带来的福气吧。
看着母亲落泪,林黛玉赶忙说道。
“娘,您别难过,女儿就算是出嫁了,也还是在神都啊,还是可以经常在您膝下侍奉的。”
贾敏摆了摆手后说道。
“娘这不是难过,是为你感到高兴,喜极而泣。”
就在母女二人温情之时,丫鬟来到房中行了一礼后说道。
“夫人,姑娘,迎亲队伍来了,赶紧做好准备吧。”
贾敏微微点头,随后便开始做起了最后的准备,在将盖头为林黛玉戴上之后,众人也是静等着迎亲仪式开始了。
不久之后,林家朱漆大门洞开,苏慕白着丹凤朝阳绛纱袍趋步而入,林黛玉则被丫鬟搀扶着从后宅往正厅前去。
在来至正厅后,苏慕白看着身着大红喜服的林黛玉,心中也不由得激动了几分。
终于,自己就要将自己呵护珍爱的林妹妹娶回家中了。
稍作感慨后,在司仪的安排下,苏慕白开始向林黛玉行奠雁礼。
奠雁礼溯自周制,《仪礼·士昏礼》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其礼深意有三:雁乃随阳之鸟,夫为阳妻为阴,喻妇人当归从夫家;雁行有序,飞则成行止则成列,暗合伦常之序;雁择偶从一而终,若丧偶则孤鸣不另配,乃忠贞之极致的象征。
苏州婚俗需验雁瞳清亮,谓“目明则心诚”;金陵世家则观雁羽光泽,云“羽丰则家旺”。
林黛玉所受之雁尤为珍贵,乃是苏慕白特选太湖双生雁,羽尖带金斑者,恰应了《坤雅》“金雁兆谐”的古谶。
而今雁礼虽简,其核心仍存:那对活雁将在林府豢养三日,待回门时放归天地,取《礼记》“嫁女不夺其志,还尔自由”之深意。雁去留声,恰似父母目送女儿远去的凝望。
在行雁礼后,接下来便是敬茶。
此时紫檀案上青烟袅袅,苏慕白深施一礼,奉上汝窑盏的手稳如磐石。
“岳父大人请用茶。”
林如海扶起苏慕白后,将苏慕白和林黛玉手叠握于《诗经》之上。
“慕白,玉儿五岁注《关雎》时曾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望你二人永葆此心。”
随后林如海又取青玉镇纸压婚书,语重心长说道。
“此乃我珍爱之物,今日送于贤婿,望你们如玉石相击,清鸣不绝。”
苏慕白微微点头后说道。
“小婿谨记岳父大人金玉良言,此生定然对黛玉视若珍宝,一生呵护于她。”
在为林如海敬茶完毕后,苏慕白又端了一盏茶到了贾敏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