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阴狠刁钻(3 / 3)

西海沿子那片广袤又动荡的边境,盘踞着多少大小番邦部落。

那就是四王手中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张牌。

只要让西边乱起来,战火一起,狼烟燃起,四王这四根帝国的“西海柱石”,便有了无法被轻易替代的价值。

朝廷要平乱,好,要银子,要兵员,要粮草。

更要倚重他们这些熟悉边情的老帅。

如此一来,四王的权位、财富,便有了延续的绝佳理由。

寇若不灭,他们便永远是朝廷不可或缺的屏障。此

乃百年勋贵,立于乱世而不倒的保身之道。

而这,正是他萧钦言撬动乾坤的支点。

朝廷无法支撑两线作战。

这个认知像磐石般落在萧钦言心头。

大乾国库状况如何,他这个执掌户部的首辅再清楚不过。

当初苏慕白南下巡查关税,加上林如海巡盐,虽然国库有不小补充,但要同时支撑朔方军在漠北数万精骑千里奔袭、持续数月的烧杀劫掠,同时再承担西海一场大规模的平叛战争。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无论是钱粮、兵员,还是中枢的统筹能力,都将被瞬间压垮,油尽灯枯。

只需一点“默契”,一点“推动”。

萧钦言的眼中,算计的光芒如同黑暗中的磷火,幽幽闪烁。

不是通敌叛国,不需要接触突厥,那太过凶险。

萧钦言只需要利用手中那无孔不入的权力脉络,以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将陛下的决心、朝廷的财政压力,以及四王世家的焦虑、野心与恐惧,微妙地传递过去。

只需要让某些信息,如同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无声地飘到四王耳中,点拨一下那个他们本就该做出的最佳选择。

或许,一封语焉不详、字迹都未必留存的密函。

或许,某位身份特殊、绝不会留下话柄的中人。

或许,只是一个在某个看似无关紧要场合下的微微颔首。

方法有很多,关键是要做得浑然天成,不露痕迹,仿佛一切都是局势发展下的必然。

让四王意识到:此刻动手,引番邦作乱,正是趁朝廷主力被朔方军钉死在北疆、财政捉襟见肘、隆化帝对旧勋猜忌日深却又无力西顾的关键窗口。

机不可失!

只需西海燃起那恰到好处的一把火,不需要是燎原烈焰,只要形成朝廷无法忽视的叛旗,让狼烟升起。

那他萧钦言的燃眉之急便迎刃而解!

朔方军出塞,自然会被自己上奏请求暂缓。

理由冠冕堂皇:国家财政有限,两线作战太过冒险,当以稳固内境、平息边患为第一要。

!帝国安危,高于一切。

届时,他萧钦言可以第一个站出来,忧心忡忡地痛陈厉害,力主暂停北征,全力稳固西线。

他依然是那个老成谋国、虑事周全的萧相。

而林如海倾注全副心血的“疲虏之策”,那柄刺向突厥心脏的毒匕,就将胎死腹中,化为泡影。

他林如海耗尽心血图谋的不世功勋,也将在西海的狼烟中化为乌有。

一步慢,步步慢,错过这个关键的战略窗口期,突厥得以休养生息,待元气恢复,朝廷再想重启如此规模的“疲虏之策”,难如登天,林如海借军功上位的图谋,必将彻底破产。

而他萧钦言,则以一次无懈可击的因势利导,化解了自己最大的政治危机。

没有通敌叛国,只是在稳固江山的大前提下,做出了似乎更稳妥的选择。

隆化帝或许会有不满,但绝不会震怒到对他这内阁首辅痛下杀手。

帝王的平衡术,依旧需要他这个磨刀石去牵制林如海。

一丝久违的、带着冰冷锋芒的精光在萧钦言眼底深处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