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奉天殿。
压抑。
极致的压抑。
文武百官列队整齐,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敏锐地感觉到,今日的朝会,与往日不同。
龙椅上的皇帝陛下,从上朝开始便一言不发,只是用那双深邃而冰冷的眸子,缓缓扫过殿中的每一个人。那目光所及之处,官员们无不低下头颅,心惊胆战。
太子朱标侍立一旁,面色沉凝。
而最让人不安的,是护国皇商陈玄。他今日并未站在武将之首,而是破天荒的,站在了距离龙椅最近的地方,与太子并肩而立,仿佛他才是这个帝国另一个无冕的君王。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的惯例,今天没有出现。
朱元璋只是摆了摆手。
侍立在侧的大太监立刻会意,展开一卷黄色的圣旨,用一种尖利到足以刺破耳膜的声音,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有泰西诸国,结盟联合,欲犯我海疆,行‘圣战’之名,图谋我中华。此乃国朝建立以来,未有之大变局,存亡之危也!”
圣旨的开篇,就在朝堂上引发了一阵压抑的骚动。绝大多数官员,对这个消息闻所未闻。
太监的声音没有停顿,反而愈发高亢。
“为御外辱,保我江山万代,朕决心,举全国之力,行一非常之举,立一非常之功!”
“朕敕令,成立‘星辰熔炉总署’,总理帝国一切工业、格物之事。其权,在六部之上!其令,如朕亲临!”
“哗——!”
人群彻底炸开了锅。一个凌驾于六部之上的新衙门?这是要颠覆祖制啊!
然而,真正的惊雷,还在后面。
“朕敕令,自即日起,天下能工巧匠,格物学子,皆享优待。有大才者,可破格入仕,官爵等同军功!”
“朕敕令,凡帝国子民,无论出身,皆可报考皇家格物院。其考核,以算学、物理、化学为重!”
“朕敕令,未来科举,加试‘格物’一科。其分,重于经义!”
当最后一句“重于经义”从太监口中念出时,整个奉天殿仿佛被抽干了空气。
所有的文官,无论派系,无论品级,都在这一刻,脸色煞白,如遭雷击。
这是在挖他们的根!这是在刨他们的祖坟!
“陛下,万万不可啊!!”
礼部尚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横流。
“重工轻儒,废经弃典,此乃动摇国本之举啊!祖宗之法,圣贤之道,岂能因番夷之扰而轻废?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瞬间,超过七成的文官,乌泱泱的跪了一地,哭声、谏言声响彻大殿,仿佛要将奉天殿的屋顶掀翻。他们用最传统,也是最强大的武器——集体死谏,来对抗皇权。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陈玄,向前走了一步。
他没有看那些跪地的官员,而是看向了武将队列中,同样面带困惑的凉国公蓝玉。
“凉国公,我问你,若给你一万手持大刀长矛的精锐,你能否战胜三千手持火枪的步卒?”
蓝玉一愣,想起了校场上那场让他颜面尽失的屠杀,脸色一白,艰难的摇了摇头。
陈玄又转向跪在最前面的礼部尚书。
“老尚书,我再问你。若有一日,泰西舰队兵临城下,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你的府邸。你是打算冲出去,对他们高声朗诵《春秋》,还是用《论语》去堵你家墙上的窟窿?”
老尚书被问得一窒,满脸涨红,吼道:“巧言令色!强词夺理!我等所言乃治国安邦之大道,岂是……”
“大道?”陈玄直接打断了他,声音陡然提高,如同冰冷的钢铁撞击,“能让百姓吃饱穿暖,是不是大道?能让国家富足强盛,是不是大道?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被外族奴役,昂首挺胸活下去,这是不是最大的大道!”
“一群连铁怎么炼成钢都不知道的人,也配跟我谈大道?”
他转过身,对着龙椅上的朱元璋,深深一揖。
“陛下,时代变了。”
“道理,也该变了。”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他没有理会跪了一地的臣子,那双鹰隼般的眸子,扫过全场。
殿内的哭喊声,渐渐小了下去。
“咱的江山,是靠刀和枪,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不是靠你们的嘴皮子,念出来的。”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
“以前,咱信你们,让你们读书,让你们治理天下。因为那时候,咱的敌人,也在读圣贤书。”
“可现在,咱的敌人,不读了!”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雷鸣般的怒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