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妇人与国是(1 / 2)

“一群女子?还要入主医学院?”

朱元璋刚从那场惊心动魄的金融战争中回过神来,听到这话,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疙瘩。

“胡闹!大学堂是何等地方?朝廷育才之所!岂是妇人可以抛头露面的?她们懂什么医术?”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荒谬和恼怒。

在他看来,女人就该待在后宅,相夫教子。就算懂些岐黄之术,也不过是给内眷看看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如何能与关系国计民生的医学院相提并论?

那侍卫被皇帝的龙威吓得一哆嗦,赶忙补充道:“回陛下,那……那张贞娘说,她们有根治鼠疫的法子。”

“一派胡言!”朱元璋一摆手,“鼠疫乃是天刑,自古无解,一个妇道人家也敢口出狂言?给咱把她们轰出去!”

“父皇,且慢。”

朱标急忙出声阻止。

他的身份不同,他是皇家大学堂的第一任校长,这件事,绕不开他。

“大伯之前提过,医学院的首要之务,便是攻克鼠疫。此事非同小可。既然她们敢这么说,不如……先问问清楚?”

朱标的脑海里,闪过陈玄带他去看的那个村子,那遍地的死寂,至今仍是他挥之不去的噩梦。

任何一丝能解决这场灾祸的希望,他都不愿放过。

“标儿,你糊涂了?你也信这些鬼话?”朱元璋对儿子的心软有些不满。

就在父子二人争执不下时,一直沉默的陈玄终于开口了。

他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看着朱标:“标儿,你现在是大学堂的校长。这件事,该你做主。你说,是见,还是不见?”

朱标一怔,随即明白了陈玄的用意。

这是在考验他,也是在逼他承担起校长的责任。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看朱元璋的脸色,对着侍卫沉声说道:“传我的令,请她们到格物院的偏厅等候。我……亲自去问话。”

说完,他转向陈玄和朱元璋,躬身行礼:“父皇,大伯,儿臣身为校长,责无旁贷。”

朱元璋看着儿子挺直的脊梁,嘴上哼了一声,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陈玄则拍了拍朱标的肩膀,笑道:“不错,有担当。走吧,我们跟你一起去看看。咱也好奇,是哪家的奇女子,敢打着我的旗号。”

皇家大学堂,临时划拨给医学院的院落里,气氛凝重。

院子中央,站着十几个身穿素色布衣的女子。她们的年纪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不等,虽然风尘仆仆,但个个身姿挺拔,神情肃然,没有丝毫寻常女子的怯懦。

为首的,正是张贞娘。

她约莫二十七八岁,容貌清丽,一双眼睛沉静如水,仿佛能看透人心。

在她们对面,是几位被请来筹备医学院的太医院御医,还有几位闻讯赶来的翰林院老学究,为首的赫然便是宋濂。

“荒唐!简直是荒唐至极!”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御医气得浑身发抖,“女子入学,已是骇人听闻。还要入主医学院,教授医术?你们这是要颠覆人伦,动摇国本!”

宋濂的脸色也不好看。

虽然上次在格物院,他被宋应星的实学所折服,但那毕竟是“格物致知”的范畴。医学,事关人命,悬壶济世,乃是神圣之事,岂能由女子插手?

“《礼记》有云,男女七岁不同席。医者望闻问切,多有身体接触,成何体统?”一名翰林学士摇头晃脑的说道。

张贞娘面对这些指责,始终保持着平静。

她没有辩解,只是淡淡的开口:“国本,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人伦,是让生者有尊严的活着。如今应天府外,瘟疫横行,村庄十室九空。各位大人饱读圣贤书,位列朝堂,可有良方?”

一句话,问得所有人哑口无言。

老御医涨红了脸,强辩道:“瘟疫乃天数,非人力可为!我等只能开具扶正祛邪之方,听天由命!”

“听天由命?”张贞娘的嘴角勾起一抹讥讽,“所以,你们的‘道’,就是看着他们去死?”

“你……”

就在此时,院门外传来一声通报:“太子殿下驾到!护国皇商驾到!”

众人大惊,连忙跪倒一片。

朱标在陈玄的陪同下,大步走入院中,身后还跟着换了一身便服,却依旧气势逼人的朱元璋。

“都起来吧。”朱标摆了摆手,目光第一时间落在了张贞娘身上。

他开门见山:“是你,说有根治鼠疫之法?”

张贞娘不卑不亢的抬起头,迎上朱标的目光:“回殿下,民女不敢说根治。但民女的医术,或可让九死一生,变为十活其三。”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大言不惭!”老御医又跳了出来,“殿下,切莫听信这妖言!”

朱标没有理他,只是紧紧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