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说服张居正(3 / 5)

    张居正点头,苏泽提出了办法,接下来各行业的税率怎么定,就是户部的事情了。

    “只对坐商征税,会不会不公平?”

    苏泽说道:

    “对于行商,应该比照钞关税,在通过顺天府的要道出入口,对货物按比征税。”

    钞关税,是大明征收的一种过路税。

    钞关设置在漕运的重要节点上,对于过往的商船征税。

    张居正觉得苏泽能想到钞关税并不意外,因为如今大明最大的钞关,就在苏州府的浒墅关。

    浒墅关扼控太湖长江贸易,是全国钞关征税最多的。

    当然,大明钞关收的税比例很少,就和船引一样,一般都是按照船的大小征收,一年钞关税收入也就是几十万两银子,这在大明财政收入中就是九牛一毛。

    苏泽的想法和市舶税一样,从简陋的按照船大小征收,改为按照货物价值征收。

    张居正低头思考起来,过了半天,张居正这才说道:

    “看来还是要落在吏治上了。”

    张居正也明白了苏泽为什么要推动这个吏科试了。

    无论是钞关税,还是定额商税,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吏员的。

    这些吏员还要能写能算,能向百姓宣读朝廷的政令,这要比如今衙门里工作的书手要求还高,书手只需要完成文字工作,并不对算学有要求。

    张居正说道:“把你的想法都说出来,不要藏着掖着了。”

    苏泽说道:

    “首先是吏科试从顺天府的读书人中考试选取,一年两次。”

    “难度要比县试低,但是要考简单的算学,类似宋代科举的明算科。”

    “已经有秀才功名的,或者朝廷典史职位的,可以免试,但是和考过的生员一起,要在国子监下的吏科班学习半年。”

    “这半年学习的主要是官府公文的相关知识,以及基础算学知识,等到半年后还有一场结业考试,通过就算是正式吏科生员,由吏部安排到顺天府下的各衙门任职。”

    张居正赞同的点头,苏泽这一套方法很有他的作风,思虑周全,目光长远。

    如果真的能实行,就能迅速拉起一支更专业的吏员队伍。

    苏泽又说道:

    “吏员也分为六等,俸禄依次递增。”

    “三年一勘,和朝廷考课一样,下等申饬罚俸,中等则按例升等,上等则超品升等,越级提拔一次。”

    苏泽吸了一口气说道:

    “吏员升至一等,经过由上官出具考状,经由吏部和六科都察院勘核后,可列入流内为官。”

    这些都是苏泽没有写进奏疏的内容。

    之所以没有写进奏疏,自然是这一条的阻力太大,苏泽现在的威望点,没有把握强行通过。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