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说服张居正(4 / 5)

sp;   张居正问道:

    “你师相也同意这些?”

    苏泽摇头说道:

    “张阁老,这些话下官还没有和师相说过。”

    紧接着苏泽又补道:

    “下官也没有和其他人说过。”

    张居正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苏泽,过了好半天他才移开目光,但是苏泽看到他嘴角似乎微微翘起。

    张居正说道:

    “你谨慎是对的,官吏殊途乃是祖制,你知道这个构想说出去,多少士大夫要反。”

    苏泽无奈的说道:

    “张阁老,您也知道这不过是给吏员一个指望罢了。”

    张居正点头,苏泽将吏员分为六等,三年一升迁,就算是干得好也只能越级一次。

    那就是最能干的吏员,也要干满三任,也就是九年才能从吏员转入官途。

    如果每次都只能得到中等的考核结果,那就要干满六任,也就是十八年才有机会。

    而科举只要举人就可以入仕,转任一两次也就能获得官员身份了。

    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这不过是给吏员一个奔头罢了。

    这其实就和后世很多基层的科员一样,其实大家都知道这辈子没有什么升迁的机会了,但是好歹名义上大家都有上升通道。

    有了上升通道,不仅仅意味着个人前途,也意味着官和吏之间的天堑被打破了。

    那一些吏员就会用官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一旦这些新吏开始这么转变,那民间对他们的评价也会变化。

    没有谁是要天生做卑贱之人的,大部分人就算是做坏人,也很难心安理得的,想要做彻彻底底的坏人,那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天赋异禀。

    吏员如果有稳定的饭碗,有晋升的途径,还有令人尊重,至少是不被唾弃的民间评价。

    那大部分人也都会谨守本分,不会做出大奸大恶的事情来。

    只要这些新吏能够基本称职,那商税说不定还真的能收上来。

    张居正看向苏泽的眼神更热切起来。

    张居正是有变法志向的。

    而且比起大部分文官的节流主张,张居正是主张开源的。

    朝廷要做事,总是要花钱的。

    没有钱袋子在手,什么事情都办不成,这是张居正很早就明白的道理。

    张居正也不反对征收商税,苏泽的四民道德论也说明了,商人要提升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偏见,那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顺天府附近商业发达,商人交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苏泽之所以选择顺天府,也是因为这里的读书人多,有机会拉起一支新吏队伍来。

    或许还真的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