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德育论和智育论(4 / 5)

nbsp;  苏泽继续说道:

    “师相,弟子也不是反对德育,只是今日之世,乃是古今未有之大变局,人心动乱乃是天理。”

    “师相您想一想,今上御极登基后,这京师的变化?”

    高拱一阵恍惚,他回忆起隆庆皇帝登基之前的景象,那时候东南倭乱刚刚平定,但是朝堂的政治争斗还在延续,京师还要防着北面的威胁。

    那时候也没有开放港口,京师到了冬季还会缺粮涨价,京师过年也是冷冷清清的。

    但是今年上元灯会的时候,高拱也站在城楼上,看到了欢庆的百姓,整个京师万家灯火,君臣百姓通宵达旦的欢庆。

    各种货物都出现在京师的货架上,北方草原的羊毛、海外的蔗糖、南洋的香料,很多原本昂贵的货物,普通百姓过年也能买点回去。

    但是作为内阁首辅,高拱也意识到了人心的变化。

    经过苏泽的提议,在镇抚司单独分出了民案司,负责民间有关经济的案件。

    去年一年京师的民案纠纷,就要比往年刑民加起来都要多。

    地方上有关经济的诉讼也在增加,为了钱财兄弟、亲族之间的诉讼也开始增多,而京师中从事其他事业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多,在报纸的加持下,各个阶层的读书人,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

    文化繁荣下,靡靡之音更是风靡,京师豪掷千金的酒楼开了一家又一家,教坊司在取消乐籍后反而更加繁荣,甚至还有良家女子为了谋生主动从事“贱业”。

    苏泽这句“古今未有之大变局”,确实说到了高拱的心坎里。

    也许自己真的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节点上,那么后人又会如何评价这段历史呢?

    隆庆之治?

    高拱隐约觉得,可能这是评价都不足以涵盖这个时代了。

    作为大明这驾马车的驭者,大明将要驶向何方,高拱自己也都没有底。

    抬起头看向苏泽,难道苏泽知道?

    高拱内心又摇头,自己都看不清的未来,这个年轻的弟子能看清吗?

    只听到苏泽继续说道:

    “师相,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学舍里。”

    这句话说完,高拱也愣了一下。

    苏泽继续说道:

    “要正定人心,还是要移风易俗,从正四民道德开始,竖立适应当下时代的新道德。”

    “而且来读武监的,大部分心智已经成熟,应该以智育为先,授以实学实务。”

    高拱沉默了。

    苏泽这套理论,和他的四民道德论,以及自己倡导的实学,形成了完整的理论闭环,这也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难道这些都是苏泽早就已经谋划好的?

    如果这样,自己这个弟子的眼光也太长远了些?

    看到高拱还没有说话,苏泽还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