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下个目标:工部(1 / 5)

    三月。

    隆庆四年,春雨绵绵。

    刚刚开始抬升的温度,又被这几场春雨给打了下去,明明是阳春三月的天气,却还要穿着冬衣。

    官宦人家出行,都打起了油纸伞,而普通百姓就只能戴着挡雨的草帽出行了,至于蓑衣,那是城外才能穿的,就算是下雨天京师也是人流密布,穿着笨重的蓑衣根本没办法通行。

    这时候也就体现苏泽这座赐宅的优势了。

    詹事府内,谁家住得距离皇城近,谁家住的距离皇城远,每天早上就能看出来。

    那些全身都淋湿了,狼狈不堪的,就是家住在皇城比较远地方的官员。

    而那些身上没有多少雨水,看起来更加从容的,就是距离皇城近的。

    詹事府在皇宫内办公,年轻官员又不能和其他九卿衙门一样留宿在衙门里,所以每天早上詹事府的公房都是一片狼藉。

    好在是太子体恤众师傅们的辛苦,专门腾出一间空房给大家烘衣服,又引来詹事府一众官员的夸赞。

    朱翊钧皱着小脸说道:“外大父这几日都守在田庄里,母妃派人去劝都不肯回京。”

    外大父就是外祖父,也就是武清伯李伟了。

    这位武清伯自从得了土豆和番薯的种子后,就整日守在城外的田庄里。

    可他想不通的事情是,日防夜防,依然守不住自己的田。

    如今不仅仅是武清伯周围田庄里都种上了土豆和红薯,就连京师附近的普通百姓也开始耕种土豆红薯。

    武清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好大孙派来保护自己土地的护卫,其实都是“吃里扒外”的,他们不仅仅放任周围的农户来偷种子,甚至还“监守自盗”,主动将武清伯培育的种子卖出去。

    “外大父说了,这些日子多雨,土豆和红薯喜干怕水,所以要做好排水的事情,要不然这些土豆红薯都要烂根了。”

    苏泽也没想到,这位武清伯竟然如此精通农事。

    朱翊钧说道:

    “听母妃说,外大父他老人家小时候逃荒差点饿死,最大的爱好就是种田。”

    原来如此。

    大明别的不说,管理外戚这方面确实是冠绝前朝。

    武清伯李伟一门心思种田,他的世子李文全则一门心思在澎湖搞种植园。

    朱翊钧又说道:

    “京畿连日阴雨,连春耕都推迟了,父皇这些日子愁眉不展。”

    苏泽也明白皇帝为什么担忧。

    对这个时代来说,种田就是头等大事。

    春日多雨,气温升不上来,撒下去的种子就会发不出芽烂在地里。

    这些日子顺天府的官吏都在奔走,让京畿百姓推迟春耕。

    可晚一天春耕,就会晚一天收获,这又会影响下一季作物的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