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万化突然说道:
“子霖兄,你能想到解决《乐府新报》的想法,就用的这套方法吧?”
苏泽点头说道:
“是啊。”
他解释说道:
“《乐府新报》的问题,其实是读者追求更新奇有趣的文章,和官报只能刊行严肃报道的矛盾。”
“主要矛盾在‘利’,也就是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
“次要矛盾在‘义’,官报必须要承担道德教化的职能。”
“所以我想到的办法,就是在平衡‘义’的前提下,增加报纸上有趣的内容,通过将枯燥政令转化为更深入的报道,才解决一甫兄的难题。”
听完之后,罗万化稽首说道:
“子霖兄所言,近乎道也!”
而沈一贯也立刻说道:
“子霖兄,你这是要开宗立派啊!”
苏泽摇头说道:
“什么开宗立派,你们过誉了,这不过是国子监预科的教学纲要罢了。”
但是沈一贯却说道:
“子霖兄,这是圣贤之道,当然是开宗立派的事情!”
罗万化也连连点头说道:
“由此之道,实学有根了!”
——
苏泽也没想到,自己拿出矛盾论,竟然得到了罗万化和沈一贯这么高的评价。
而等到他将这篇文章交给高拱的时候,高拱更是激动的胡子都吹了起来。
“子霖!实学由你而兴也!”
紧接着高拱召集弟子门生,又让苏泽讲了一下自己的“义利矛盾论”,接下来又拿出苏泽的之前请办国子监预科的奏疏,要求所有人极力推动这件事。
正月二十五日,高拱那边就传来喜讯。
张居正和户部支持办国子监预科,户部愿意给国子监拨款改造校舍,承担国子监预科生的廪禄和学费。
苏泽也不知道高拱和张居正做了什么政治交换,但是能得到财政上的支持,这件事算是成了一半。
紧接着,又有喜讯。
兵部同意,只要苏泽加上一条,国子监预科毕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兵部的专门考试,才能加入武监,就支持苏泽的奏疏。
工部也是类似的意见,营造学社入学需要通过工部主持的考核,通过后才能升入。
这一点苏泽自然也没有意见,考核也是必须要的,只要有了考核,那总有人能升入,也就是或多或少的问题。
最强烈反对的还是礼部。
没办法,苏泽要建立实学的预科学校,还挂在国子监名下,礼部尚书殷士儋如果同意了,岂不是要被天下心学同道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