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已经成为大明在南洋的重要支点,整个南洋各方势力,都要顾虑张宣这个通政署的署长。
琉球通政署的主司吴绍祖,在琉球纵横捭阖,一举驱逐了倭寇几十年渗透进琉球的势力。
琉球已经成为大明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东亚海上贸易的自由港。
此外还有澎湖经历所的胡祯,也是一流的人才,畅通了澎湖的消息往来。
罗万化感慨道:
“杨大银台不仅仅知人善任,为了下属发展还能割爱,这份气度确实不凡。”
苏泽也跟着点头。
杨思忠外派的这些官员,都是他的得力助手。
很多官员对于用得顺手的副手,都是舍不得让他们升迁的。
但是杨思忠从来不会这样,遇到这样有才能的属下,他都能向朝廷推荐。
以至于现在京师都说,杨思忠这位大银台把整个通政司有才能的都派出去,剩下的庸碌之辈。
罗万化这么一想,也觉得这位大银台,确实是担任吏部尚书的最好人选。
有这样的人在吏部,何愁大明人才没有出头之日?
“那子霖兄准备和高阁老说吗?”
苏泽点头说道:“我已经和师相说了,但是吏部尚书的人选也并非师相能决定的,还要看陛下的意思。”
罗万化想想也是,这样的重要职位,除了能力之外也要考虑政治影响。
杨思忠和高拱关系不错,但也算不上是完全一派。
当然,高拱的门徒弟子中,也还没有能有资格担任吏部尚书职位的。
杨思忠愿不愿接下高拱的橄榄枝,继任他成为吏部尚书,这也是未知的事情。
但是浅窥了一下高层的政治动态,也让罗万化微微有些兴奋。
原来在苏子霖眼中,乱花迷人眼的朝局就是如此简明的嘛?
也难怪他总能让人支持他的奏疏,做下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
三月二十一日,高拱请辞吏部尚书职。
三辞之后,皇帝批准高拱辞职,紧接着就让吏部廷推首辅人选。
到了这一步,大明官场就知道高拱任首辅是确定了。
内阁首辅需要吏部组织廷推。
廷推的时候,由三品以上官员及九卿、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等廷臣共同推荐人选,经皇帝批准后任命。
高拱要做内阁首辅,就要经过廷推的程序。
而作为吏部尚书,高拱是不能廷推自己的。
所以请辞吏部尚书,就说明皇帝已经要让高拱做内阁首辅了。
果然,吏部拟出了一份名单,其中除了高拱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