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看茶,上好茶(4 / 5)

    一个是原本地方上的蒙师,通过学政主持的教师资格考试,就可以去小学任教。

    另一个则是国子监预科的毕业生,如果也能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同样可以去小学任教。

    小学就是一个开蒙识字的机构,本身不需要太高的文凭。

    而小学时归属于礼部管理,这些教师同样被礼部管理。

    苏泽提出比照六等吏员,同样设置六等教师的待遇,比照当地县吏发放俸禄,按照资历和能力考核提拔。

    这是多么大的宏伟蓝图!

    对于礼部来说,这就增加了职权!

    如果各县设置小学,这就是多少个小学?

    这些小学如果都归属礼部管理,礼部就不再是一个虚浮的部门,而是拥有伸入地方触手的超级大部。

    苏泽的计划从人才培养到机构设置,都已经帮助礼部规划好了。

    殷士儋实在是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但是他还是冷静下来,苏泽奏疏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钱从哪里来?

    不解决这个问题,这份奏疏就是大饼。

    全国这么多县,就是一座小学十名教师,这也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殷士儋向苏泽问出关键的问题:“子霖,户部能同意吗?”

    苏泽这才说道:

    “这些是下官来找大宗伯的原因。”

    “如果这笔钱全部由国库所出,户部大概是不会同意的。”

    果然!

    殷士儋相当于被泼了凉水,逐渐冷静下来。

    苏泽继续说道:

    “但是,大宗伯,这笔银元,也不该都由国库出钱。”

    “教育本就是地方事务,地方学风也关系官员考核。”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地的教育惠及的是整个地区。”

    殷士儋想起自己的求学之路,深以为然的点头。

    明代士绅回报家乡的一个手段,就是致仕后归家办学。

    一个地方出的官员越多,当地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

    古往今来,这都是人之常情。

    苏泽说道:

    “所以这笔钱,应该由朝廷和地方官府分润支出。”

    “下官的想法,由礼部和户部牵头,在国库中专门拨出一笔银元来。”

    “地方上愿意设置小学的,那就可以申请这笔款项。”

    “地方出资十份,国库就补贴五份。”

    “如此一来,又可以倡导地方办学之风,又不用背上太大的负担。”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