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城外的民驿中。
江南官绅们推举出来的协商团,正聚集在一起商议。
明日就要进京了,接下来就要和工部协商开会了。
这一次的协商团,身负江南之望,如果办成了,自然就可以名扬江南,可如果办砸了,那就要思考如何回去面对江东父老了。
不过江南的协商团,这一路上倒是没有多团结,首先他们在什么是江南的问题上,就达不成一致。
最早的时候,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方,都可以叫做江南。
唐代设江南道,就是如今苏皖浙赣湘闽六省之地,在秦汉时期,江南甚至被视为未开发的蛮荒之地。
等到唐宋时期,隋唐大运河贯通,加上安史之乱后的经济中心南迁,唐代有了扬一益二的说法。
江南缩小为长江中下游南岸,加上太湖流域地区。简单的说就是苏杭地区就是江南。
这时候南京和扬州自然也是江南。
等到明代的时候,江南就仅仅代指苏松常镇杭嘉湖,这时候南京和扬州已经被叫做江北了。
甚至还有极端一点的,苏松常才能算江南,其中最可疑的还是镇江府,和江北勾勾搭搭,很难被认为江南之地。
江南的概念是在不断缩小的。
比如这一次吴淞铁路,镇杭嘉湖四府其实都不热情。
这条铁路是在松江府内的。
当然,这只是第一期的铁路,按照苏松常的计划,最后吴淞铁路会连通苏州府和常州府下的各县,让三府的货物都可以从吴淞口码头出海。
而这铁路再怎么修,暂时也修不到镇杭嘉湖四府。
所以这一次的协商团,基本上都是三府的士绅。
可就这三府的士绅们,在一路上也不愉快。
比如这次协商团中无锡的代表顾宪成,无锡县隶属于常州府,但是顾宪成从来都只说自己是南直隶无锡人,而不会说自己是常州府无锡人。
无锡在朱元璋刚定都南京的时候,行政区划上还是无锡州,是归朝廷中书直属的地盘。
后来天下安定后,降无锡州为无锡县,又归于常州府管理。
为此无锡人是愤愤不平了几百年。
当然,称呼自己是常州府的江南人,也只有常州府城武进县的士人,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靖江县,这四个常州府下的县,都不会说自己是常州府的人。
同理也可以套在苏州府上。
苏州府在明代下辖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崇明县和太仓州。
苏州府比常州府还要散装,基本上对外没人称呼自己是苏州府人,都只会说自己的县籍。
江南人只有在开除别人江南籍的时候,才能算是一个整体。
顾宪成虽然只是一个秀才,但是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有神童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