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散装江南(3 / 5)

是和商贾一样了吗?我等可是为了江南百姓而来,朝廷不会如此刻薄吧?难不成朝堂诸公,也和商行的伙计那样,拿着算盘和我们谈?”

    众人再次哄笑起来,但是顾宪成却没有笑。

    他说道:

    “诸位难道忘了,之前各部争夺京营节下预算的时候,满堂公卿们不也是拿着算盘,斤斤计较吗?”

    “要我说这风气从苏子霖入朝就开始了,现在朝堂诸公都狡黠如奸滑商贾,丝毫没有读书人的体面!”

    顾宪成将矛头对向苏泽,反而在场没几个人敢接话了。

    高攀龙也说道:

    “叔时兄,这铁路也是苏翰林的功劳,我大明如今的盛世,苏子霖也是有几分贡献的。再说他也是咱们江南士人。”

    顾宪成却不满的说道:

    “那苏子霖入仕以来,可曾经为了家乡父老做出一点贡献?”

    “这次吴淞铁路的事情,苏子霖也不帮着家乡父老,要搞什么协商之议,这摆明了是不想帮忙!”

    高攀龙虽然狂妄,但是也不敢接顾宪成的话茬。

    顾宪成发现自己骂苏泽没人响应,也只好收起了这个话题,重新回到吴淞铁路的话题上:

    “既然朝廷要算账,那咱们也要算账。”

    “我们吴淞铁路可以买北方的钢铁,但是要按照市价来买!”

    在场的士子纷纷应和,赞同顾宪成的主张。

    等到众人离开之后,高攀龙才对顾宪成说道:

    “叔时兄,这钢铁价格之议?”

    顾宪成比较的是京师附近的钢材价格,而实际上钢材运输的费用是很高的。

    如果将京师的钢材运输到江南,运输费用可能要比钢材本身还要高。

    顾宪成死死咬着京师钢材价格来比较,无疑是一种诡辩。

    顾宪成却不以为意的说道:

    “云从兄,吾等可是代表江南士绅来京师的,自然要站在家乡父老的立场上。”

    “我们江南向京师纳粮的时候,难道不是算上沿途的损耗?”

    高攀龙沉默了。

    如果这么一比,确实没错。

    大明的实物税收,都是要扣除沿途运输损耗,最后实际送到国库的数量。

    比如江南的贡米,贡米的粮户要专门雇人押送到京师。

    一百石的米,起运至少要准备二百石,运输损耗加上沿途关卡的盘剥,最后在入内承运库的时候,还要被管事的太监压榨一番。

    所以对于贡粮的粮户来说,最痛苦的不是交税,而是把税送到京师。

    顾宪成以此作比,似乎也没有问题。

    既然都是为了江南的利益,高攀龙最后也承认,顾宪成这一套确实是个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