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锁院(3 / 5)

p; 他们这一届的会试,总共才3000多人,如今已经膨胀到4000人了?

    申时行说道:

    “说起来,还有子霖兄的功劳。”

    “这和子霖兄有什么关系。”

    申时行说道:

    “这一次广东、福建、浙江和南直隶的考生增长不少。”

    沈一贯疑惑道:“这和子霖兄的关系?”

    还是罗万化给了答案。

    罗万化说道:

    “这些都是沿海的省份,子霖兄推动开海,这些地方的考生赶考更方便了。”

    沈一贯立刻明白了,他说道:

    “是啊,当年我进京赶考,路上就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听说现在坐船去宁波老家,坐海船二十天就能抵达,确实方便多了。”

    参加会试是需要成本的。

    在这个时代长途旅行成本是高昂的,很多穷举人都是要借钱才能进京赶考的。

    发达的海运交通,还是方便了沿海身份的考生,他们不需要翻越难走的陆路,直接坐船就能来京师,而且还能节约时间,这自然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赶考热情。

    苏泽也没想到这个结果。

    只能说,沿海地区的发展,真的有其必然的趋势。

    没办法,海运的优势太大了。

    而物资和人员的流动,自然会带来经济的发展。

    如果这样下去,原本大明南北不平衡的局势,是不是会被东西不平衡取代?

    申时行说道:

    “这次会试,诸位知道卖得最火的书是什么吗?”

    沈一贯说道:“肯定是张阁老的文集了!”

    “错矣。”

    罗万化说道:“肯定是历代会试的八股汇编了。”

    各大报馆在会试前夕,都整理了历代会试的真题,还邀请一些名人写了真题解析。

    如今四大报馆都专门发行了书籍,销售十分的火爆。

    申时行还是摇头。

    众人猜不出来,申时行才说道:

    “是子霖的奏疏集。”

    “?”

    沈一贯和罗万化也傻了。

    就连苏泽也愣住了。

    申时行说道:

    “子霖要出任同考官,众考生都认为子霖肯定会在这次科举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都买他的奏疏集参详。”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子霖的奏疏都能通过,对于写策论是个好参考。”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