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出题(2 / 5)

p;“子霖大才!”

    苏泽这个题目,出自《易经》的“革”挂,自然是迎合了张居正变法的主张。

    而苏泽将卦这么解,也是历代变法名臣的正常操作,也就是将变法归咎于皇帝身上,以君王之名来变法,避开权臣的指责。

    苏泽紧接着说出自己的判卷标准:

    “纯释经义,不涉革政的,当为中上。”

    “影射朝局的当不录。”

    “关联天象谶纬者,革去功名。”

    张居正连连点头说道:

    “子霖所议详实,就这样吧。”

    这就是大明考官的日常,出的题目有这么多的忌讳,同时还要考虑皇帝和主考的想法,当真是太难了!

    在场的同考官中,只有少部分的出题得到了张居正的赞许,很多人连续出了三四个题目,都不被张居正采纳。

    不过张居正也不是随意反对的,他都能指出对方出题的不当之处。

    果然,能在大明当上首辅的,学术水平其实都不差。

    只不过张居正的心思在政治上,没有在学术上著书立作。

    苏泽的好友申时行也出了一道题被张居正采用,张四维的题目也出的不错,张居正也表扬了他就采用了。

    这点看来,如今高张二人的斗争,还仅限于内阁之中。

    整理完四书五经的题目后,《表诏》的题目也很快确定。

    最后到了策问的题目了。

    已经开了两个时辰的会了,苏泽的头已经昏昏沉沉的了,但是此刻他强行打起精神,因为这才是这次会试的重头戏。

    张居正摸着胡子说道:

    “这次的策问题目,是陛下亲自出的,来人啊,请陛下的御书。”

    一个精美的锦绣匣子被端上来,张居正当着众人拆开弥封的匣子,露出一张皇帝专用的彩金笺纸。

    “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果然还是有关改革的题目啊。

    这是《孟子》中的一段。

    上下文是: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苏泽心中叹了一声。

    张居正的改革还是有些激进了。

    大明的症结,又岂是财税这么一个问题。

    强推一条鞭法,可以解决财政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改变大明的基本,最后良法还是会堕落成恶法的。

    张居正和高拱的分歧,就在于谁先谁后的问题。

    张居正认为先改革财税体系,朝廷有了钱,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