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很多就不是纯粹的考试问题了。
身为主考官,需要平衡的东西就比较多了。
最典型的就是籍贯了。
南北榜案之后,南北士子的录取比例定下了“南六北四”的规定。
这一百多个名额,就需要先考虑地域平衡的问题。
每一份誊抄的朱卷上,都有南北的标记。
张居正按照南北籍贯分类,然后开始评卷。
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张居正的主持下,评卷过程还算是顺利,他总能够在争议不休的时候,拿出一锤定音的意见来,顺利将这些卷子评定完毕。
一共评出了四百二十份卷子。
——
放榜前三天。
至公堂内的气氛逐渐焦灼起来。
给这四百二十份卷子排名,才是最难的事情。
其实往届科举,会试的名次并没有那么重要。
因为真正决定进士名次的是殿试的结果,大明历史上不乏有会试名次低,但是殿试一飞冲天的案例。
会试名次高,殿试落后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今年不同。
隆庆皇帝这个状况,殿试大概就是走个过场。
那会试的结果就很重要了。
为了名次,吕调阳经常和张居正争论,各路同考官也会给自己中意的考卷也争的面红耳赤。
不过苏泽看中的那份考卷,牢牢的放在前面一迭,也就是说二甲稳了。
今天吕调阳又为了一份卷子和张居正吵起来了。
“总裁官,这份策论言语激进,妄议朝廷大政,当黜落!”
吕调阳拿着一份卷子,对着张居正说道。
但是张居正却说道:
“此子策论言,‘喋身死以推新制,牲吾血以筹新法’,朝廷需要的就是这种锐意进取的人,本官以为当为会元。”
苏泽明白,这到了这场科举阅卷的重头戏了。
张居正宁可冒险,也要主持本次的科举,就是因为他需要通过这次科举,来选拔支持他政治理想的弟子。
张居正争论的这份考卷苏泽也看过,第一场和第二场的答卷都不错,策论上是变法的激进派,支持全面推动变法。
但是苏泽对这份卷子的观感不佳。
虽然激进的支持变法,但是支持的是一条鞭法。
这份卷子的观点,就是传统士大夫那种地方官府要轻徭薄役,让老百姓安心发展。
财政观点是支持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构想,折银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