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国’之战中阵亡者,无论将帅士卒,其灵位之前,皆享‘太牢’之祀!”
“凡在‘平叛’之战中阵亡者,无论将帅士卒,皆享‘少牢’之祀!”
“凡在边疆戍卫战中阵亡者,无论将帅士卒,皆享‘特牲’之祀!”
“此,谓之‘以国事定礼遇’,不以私职论尊卑!”
“如此,既全了《周礼》之等差,又彰显了我大秦将士一体、为国同休之袍泽大义!”
现实中。
对于天幕画面上昭武帝的旨意,所有人都露出了惊骇的神色。
这哪里是遵守《周礼》?!
这分明是用一种更宏大、更不容辩驳的“国家功勋”叙事,将儒家那套基于“个人身份”的等级礼法“废止”。
从此以后,一个在灭国之战中与将军并肩战死的小兵,他的祭祀规格将与大将军完全相同!
而一个在和平时期剿匪牺牲的校尉,他的祭祀规格反而要低于那个小兵!
这不仅没有削弱军功,反而极大地激励了所有士兵参与“开疆拓土”的决心!
‘军功爵’制,在昭武时期的大秦延续了下来,不仅延续了秦人‘尚武’之风。
反而成为了后来四百年大秦帝国能够稳定下来的关键因素。
注视着天幕的画面,嬴政的瞳孔好似定格在了年轻的昭武帝身上,他平静地坐在御座之上,俯瞰着下方那群或敬或畏、心思各异的臣子。
“此子的帝王之术,朕不能及也。”
嬴政不由得心中暗叹。
相比之下,‘仁弱’的扶苏根本没有作为帝国储君的修养。
有时候他还真是厌恶天幕的自己,吃丹药死去,给子孙留下了动荡不安的大秦天下。
但,也庆幸于天幕中的自己,有昭武帝那般的继承人,能够再次一统大秦,延续大秦的基业。
若是大秦真的‘二世而亡’,那么嬴政日后下去见到大秦列祖列宗,就彻底无脸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