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大考启幕定乾坤,糊名誊录绝私弊(1 / 2)

天幕画面上。

女主播的身影,就在画面当中呈现。

不过,她的声音比起以往更为沉稳,而且更具穿透力。

“通过《秦礼》的编纂,大秦帝国掌握了对于百家经典的‘注释’权,同时在祭祀牺牲大秦将士这件事情上,定下了严格的祭礼。”

“自此,昭武帝确立了帝国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以民委本,以国为纲,以攻为尊。”

“不过,要想实现帝国的长治久安,光光依靠这些价值观可还不够。”

主播的声音顿了顿,那双眸子好似透过天幕,落到了九州各地上空。

“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大秦的官吏都认同这套价值观,上下能够维系这套价值观。”

霎时间。

天幕的画面切换,在万马奔腾的烟尘中,一位年轻的士子策马奔腾。

然后,怀着憧憬来到了一位贵族的府邸希望获得任用。

他腰悬着青铜短剑,怀中抱着长读的书卷,却被守门的武士一把拦下。

“无举荐,不得任用。”

贵族直接拒绝了士子的主动投效,青年士子手中的竹简滑落。

虽然想和武士争辩什么,但是面对着强势的武士,青年士子最终无奈低下了头。

而主播的声音,恰逢其会的响起。

“战国旧制,举荐取士,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不管是魏国的李悝变法,还是秦国的商鞅变法,都离不开君主识才。”

“这项制度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伯乐识马,则便是千里马;若无伯乐,其结果昭然若揭。”

不论你再怎么有天赋,有才能,都不得任用。

“如果相对于公平一点的人才制度,那就是‘军功爵’制!”

天幕画面,随着主播的话语切换,来到了战场上。

战鼓在此刻冲天而起,秦军的长阵如潮。

身披铁甲的士卒冲锋陷阵,血与火相互交织,汇聚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以军工授予爵位,以血换取荣光,这本是大秦的立国之本。”

“然,军工爵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分配不公,无法平衡上下的利益。”

“大秦的天下‘一统’需要实现的成本是巨大的,当天下一统,再无战争那么大秦的军队,又该往哪里取呢?”

天幕上,主播的声音让所有人陷入了思考。

“‘大考’制度,就在新的时机下应运而生。”

“从此,‘伯乐相马’的旧体系终结——”

伴随着画面切换,一声清亮的钟声敲响。

“‘大考’实现了相对意义上的公平,给了更多天下人能够做为官吏,往上的机会。”

“彻底实现了任人唯贤,给无数的寒门学子,实现一条通往朝堂的通天路。”

画面切换,咸阳城内。

数千名天下士子汇聚,来到了咸阳‘贡院’。

这其中,还包括了不少布衣学子,甚至包括退伍的士卒。

只要识文断字,都有资格进入‘大考’。

“当然,这其中考试要如何实现公平,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糊名’制度。”

“何谓‘糊名’呢?“糊名,绝以名取人;眷录,防以迹识人。”

“昭武帝用最严苛的公正,堵死了人情徇私的一切缝隙。”

画面缓缓推进,镜头接着拉近到了贡院内。

无数士子按不同科目分区而坐。

有人奋笔疾书《秦典》、《昭武律》,此为明法科;有人摆弄算筹,演算复杂的田亩和赋税,此为明算科。

有人阐述农时水利,病虫害防治,此为明农科;也有人引经据典,但所引皆是兰台新注的儒家经典,此为明经科。

等到收卷之后。

弥封官用厚纸将考生姓名籍贯严密糊住,动作一丝不苟。

接着,数名书吏用统一的朱笔,将原卷一字不差地重新誊抄。

朱卷被送入阅卷房,考官只能看到这毫无个人痕迹的副本。

现实,大秦。

嬴政的目光,不由得看向群臣。

李斯、王绾乃至于隗状,冯去疾等,又有哪个不是因为‘伯乐’举荐。

又或者因为‘军功’,亦或是‘名望’立于朝堂上的呢?

大秦如今的选官体系真的合理吗?

若是合理的话,又岂会导致十多年后大秦官僚体系的崩溃呢?

而天幕画面上,那一幕‘糊名眷录’的场景,也让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