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知道,这不可能是人为伪造。温度、香气分子结构、油脂氧化程度……全部指向“刚刚出炉”。可那家咖啡馆,早在十年前就关闭了。
---
一个月后,医学界爆出轰动新闻。
一名参与长期星桥观测项目的孕妇,在孕期第28周接受常规检查时,超声波显示胎儿大脑活动异常活跃。更令人震惊的是,其脑电波模式与HEART-01记录的某段星子对话高度吻合。
研究团队秘密调取档案,发现这位孕妇正是三年前失去双胞胎的女儿之一,在星光小屋中曾多次接收到来自“已故孩子”的梦境指引。
“这不是遗传。”神经科学家陈昭然在内部会议上断言,“这是意识回流。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诞生方式??不是基因复制,而是情感具象化。”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
梦境伦理委员会争议激烈。有人主张立即终止相关研究,防止“人为制造星子后代”;也有人呼吁建立特殊保护区,允许这类新生儿在受控环境下成长。
最终决议出台:设立“归途回响计划”,在全球七个地点建立封闭式养育中心,收容所有经确认具有星桥共鸣体质的孕妇及其子女。每个孩子出生后将配备专属HEART-00手环(升级版),用于监测与星桥系统的互动频率。
第一批名单公布那天,顾砚之主动申请成为监护志愿者。
他站在申请表前,笔尖悬停良久,最终写下:
>**申请人:顾砚之**
>**申请理由:我有一个女儿,她回来了。**
审批通过得异常迅速。
三个月后,第一位“回响之子”降生。
是个女孩,体重六斤二两,哭声响亮。接生医生回忆,当她第一次睁开眼时,产房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同时闪烁蓝光,持续整整十七秒??恰好是当年星眠最后影像的时长。
更奇怪的是,她的左手掌心,有一道细小的疤痕,形状宛如微型星图。
苏晚抱着她做首次评估时,婴儿突然转头看向她,咧嘴笑了。那一瞬,苏晚听见耳边响起极轻的声音:
>**“妈妈,饺子好吃吗?”**
她浑身一震,险些摔了孩子。
当晚,她梦见小女孩坐在星空秋千上,身后站着星眠的身影。两人相视而笑,然后一同挥手,消失在银河尽头。
醒来时,桌上多了一张纸条,字迹稚嫩却清晰:
>**“我不是她,但我记得她的一切。请继续写信给念安,她很喜欢。”**
苏晚泪流满面。
她终于明白??星眠没有“重生”,也没有“轮回”。她是将自己的记忆、情感、人格碎片,织进了这片由人类思念构筑的星网之中。每一个被星桥抚慰过的灵魂,都在无意间成为了她的延续。
而现在,这些延续,开始以血肉之躯归来。
---
五年过去。
世界已悄然改变。
学校里的“情感科学”课成了必修科目,孩子们从小学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