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篡臣(1 / 2)

陈蒨手持一纸奏书,心中极为不悦,甚至有撕掉的打算,但他知道这只是孩子气的发泄。

“这是昨日送达的军情,上面说齐军派遣淮南新军援助王贼,其主帅……”

陈蒨实在忍不了了,长叹一声,将文书丢在桌上,任侍从拿去:“唉,你们自己看吧!”

群臣还从未见过皇帝如此郁郁之色,正疑惑不解间,侍从将文书递给敬拜首席的侯安都,侯安都只瞥一眼,便大惊失色:

“齐国竟使太子为主帅!”

话才出口,侯安都立刻意识到自己失言,去年九月,皇帝就已立嫡长子伯宗为太子,哪来什么太子?

这暴露了他内心深处将陈蒨当做僭主的底色,连连向陈蒨请罪,陈蒨恕其无罪,却仍铁青着脸色。

自己根基还是不稳固啊,陈昌作为高祖唯一在世的嫡子,法统实在太强了些,想必在群臣心里,自己迎立陈昌,做一个辅政宗王,是最好的局面了吧?

此前陈蒨未必没有如此想过……可皇位是有魔力的,一旦坐上便不能离开,离开之日即是死亡之时!

看看北方那两个国家吧,一个宇文护已经杀了两个周帝,另一个齐帝,则把自己的皇叔也杀掉了!

坠马?哼,可笑至极!

最重要的是,即便陈蒨自己胸襟坦荡,愿做这个周公,那陈昌难道就敢相信自己吗?

一旦让位,就背叛了拥立自己的侯安都,陆襄、顾野王这些被自己拉拢来的吴郡高门也将树倒猢狲散,各自投奔新主。

等自己权柄失落,陈昌还会容许自己这个坐过皇位、代行天子的堂兄活着吗?

到那时,他过往的威望就是对陈昌的威胁!

甚至不需要那个时候,哪怕自己现在想退,侯安都也不会允许!

但现在的局势,又让陈蒨升起一股无力之感。

既然自己不退,那又怎么去挽回与陈昌敌对的损失呢?难道他的陈国,当真要失去那些支持陈昌的人吗?

原本陈国建立就先天不足,如今又因为政治内斗,再失去一批人,那他们陈国还靠什么争夺天下?自保都不足了!

陈蒨忽然想起了《三国》中“郭嘉遗计定辽东”的这一章。

袁绍身死,曹操本欲征伐二袁,然郭嘉进言说等候袁谭袁尚相争,“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曹操采纳其计,袁谭袁尚果然内斗,被曹操所败。

而后袁尚与袁熙又去投奔辽东的公孙康,曹操故技重施,袁尚果然被公孙康杀死,曹操又一次取得坐山观虎斗的胜利。

陈蒨当时看到这一段,连声高赞,拍案叫绝,既为曹操的奸猾老辣而称赞,又为袁氏的鼠目寸光而惋惜,只觉得寻常人哪会如此短视无谋,贼敌已经打入家中,居然还在内斗争夺家产,岂是智者所为?若是他,必然先迎逢血亲为主,双方和谈,先将曹贼击出河北再说。

如今这个时机真正到来了,陈蒨却哑口无言,他是袁谭,陈昌是袁尚,却如何行事呢?陈昌不会顺服自己,那自己真要顺服陈昌吗?

一股寒意冲上陈蒨的心头,让他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此刻想起的三国篇章宛如命运的嘲弄,上面的字字句句都仿佛在刻画自己的命运。

原来自己不是孙权,是袁谭!

自己的未来,早就被北方那个齐主,在一年前就定好了注脚!

他甚至能想象到,那个家伙在写下这篇文章时,嘴角露出的窃笑!

“岂、岂有此理!齐人此计,可谓毒矣!”

众臣惊呼,议论纷纷,同时互相观察对方的神色,陈国复杂的政治态势于此骤然显示全貌:

侯安都等人面容扭曲,大声谩骂齐军,陆襄、顾野王等人忧心忡忡,永定朝的重臣陆缮、张种则一言不发,闭目养神,仿佛此事与他们无关,只是用余光观察着内朝诸人的神色,而陈蒨不敢窥探,也不需要窥探,谁都知道他现在的脸色难看得不似人君。

碍于齐军主帅的特殊性,诸臣不敢直议,一股衰败的氛围席卷整座宫殿,气氛逐渐焦灼,说话声也渐小,陈蒨看在眼中,急在心里,自己却不好说话,手指在席上揉搓,为一名容貌俊丽的女子所察。

“诸公卿太薄自己,妄状齐势了!”

女子起身,大声厉喝,这才能听出他的声线,居然是名男子:“骠骑将军虽为先帝之子,然不在本朝亦是事实,我闻其已领受齐国国公之爵,如今又为齐军主帅,已是敌国臣子,还有何可论之!”

“如今名位已定,陈主非今上不可,即是周、齐二国,也要兴起义兵、使其归顺,况乎他人哉!”

陈蒨感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子高,朕果然没有信错你!

韩子高是陈蒨早年间亲自挑选的近侍,十分宠幸,不曾让他离开身边,因其姿色绝美,所以有他和韩子高有龙阳之好的流言,陈蒨对此并不在意,仍以其为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