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大馆(2 / 2)

是高演对国子学的全新创制,比起前代的国子学,具备了更多功能,如训教胄子、统理学官和生员,为后来的隋唐所承袭,高殷既然灭了高演,便也不客气的将这项改革笑纳,这也符合他作为汉儒之君的风格,并根据旧魏制度重新设立四门小学等学科,不过律学和算学主要还是放在了文林馆内。

等文林馆的地位与国子寺等同,那么他就可以如李世民那样,志得意满地宣称“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了!

这样解决的,便是高洋时期未能解决的班底问题,因为上位的仓促,高洋在军权方面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仰仗一定程度上娄昭君的支持,才可以勉强控制住齐国的军事,这也使得他不能杀死高演高湛,与母后形成了一个脆弱的平衡;在文臣方面同样薄弱,必须借用兄长文襄的班底,也就此被文襄残党所束缚,文、武失衡而步入极端,才导致历史上高殷被政变的悲剧。

但现在这个世界线则调转了过来,借助政变和出征,在军事方面的阻碍基本上被高殷踏平,虽然还需要改进,但至少没有了对皇权急切的威胁;文士方面,则在这一日对官制、考课以及学府的重新建构中,培养出只属于他高殷的基本盘来,从文林馆出来的文士,每一个都会打上“帝党”的烙印,比国子学和太学那帮走朝廷路线的学生,多了一层简在帝心;

而只要持续推进这样的改革,国子寺官方必定会眼红,同样希望亲近天子,继而承认这一套改革,使得高殷在官学外创立的各私学取得崇高地位,如此一来,朝廷中士族门阀所能把控的职位就会变得稀少,进一步削弱他们的能量。

高殷也在这一场谋划中收回对官职改易和任免的权力,成为更加真实的帝王。

权力这种东西,或许可以通过“继承”取得一部分,但想取得所在职位应有的、乃至更多的权力,就需要去压制同僚、糊弄上级,以欺骗和强夺而得之,因此某种意义上,皇帝便应当是野心最大,也最能好勇斗狠之人,否则便不配再做皇帝。

连权力都不渴望,你登上那个位置做什么?看风景吗?

而这种竞争,较之厮杀的战场更为险恶,因为根本没有人流血,所有人都是同国,但敌友之间分分合合,潮浪之下暗流涌动,只有到最后尘埃落定,才知道自己做错过什么。

如今高殷借助着历史的预知视野,对齐国的官僚体制挥出第一剑,这剑杀的是庸碌纨绔,只有真英雄会被激出豪气,为了他的“天下苍生”与天子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