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女帝(1 / 2)

三月七日,宫中举办皇家大宴。

能穿越千百年时空、流传到后世的东西不多,音乐便是其中一种,自魏至齐的皇帝们溺于逸乐,略微正面些的影响就是推动了宫廷雅乐的发展。

随着北魏兵锋所向,燕、赵、秦、吴等地,匈奴、羯、氐等族的音乐也作为战利品流入了洛阳宫廷,使得北魏的宫廷乐就和这个国家一样,“戎华兼采”,既有鲜卑特色,又融入了中原传统礼乐的风格。

祖珽觉得这样不行,便上书说新朝新气象,要创制新曲,于是采用元延明和信都芳的《乐说》为基础制定了正声,其中仍然夹杂着西凉的曲调,再加上高洋后期的冲刺发力,让齐国的宫廷雅乐到了一种似正而又杂糅众芳的奇妙境界。

这种奇妙是高家诸王公难以辨别的,总之好听就是,诸人和他们的妻子丈夫、随从管家被划作数班,安置在不同的殿内。

今日虽是家宴,礼节也十分隆重,与高殷血缘相近的皇亲,还有四品以上的朝廷重臣都在偏殿休息,时辰到了便被引领去昭阳正殿入席排班,他们之中非高氏的亲属和子嗣则被带往了凉风殿,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规格了,帝王亲临的昭阳正殿宴仪和次一档的凉风偏殿赐宴宴仪。

与他们入宫的随从则有更大的区别,多数跟班要留在殿外吹着寒风、看着天景,等主人尽兴而归,少数重要的亲信,如高纬需要陆令萱带着,这种情况就允许她们入殿侍奉,或宗亲臣下向帝王请示后带上来助兴的歌舞优伶,也都是恩宠。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艰巨的挑战,盖因皇家法度严明,各与宴人员必须对号入座,否则就一个不慎,哪怕是王公都要因僭越而被责骂,若在宫廷中失却礼仪,只怕就留在宫中,回不来了。

所以后世影视剧里,往往大臣献上女子舞姬,一下就能擒获帝王的芳心也不是没道理,她们在登殿表演前,绝对在府中针对皇帝的喜好缜密地排演过,若不合礼仪被大臣弹劾或令皇帝不悦,不仅她们本人难活,进献的大臣也必遭责难。

大宴的侍从、洒扫等宫仆也预先定好了人数,并籍录其姓名,以确保大宴当日的安全与秩序,名单和座位图都已经告知参宴之人,裴讷之率领几位官员在殿前严格核实参宴者和侍从的身份,并且叮嘱着:

“有事找我报奏,无事不得擅自出入,谨守礼节!”

这话当然不是对身份高贵的高玉高静高长恭高浟高湜等人说的,但仍给了皇亲国戚不小的压力,高延宗忍不住私下低语:“太武帝时,有这么麻烦吗?”

高长恭摇摇头:“却不知怎的,抓来严了些。”

实际上,今日的宴会也和高洋时期不同。

三年前的高殷参与宴会,是直接去往了圣应台,彼时诸多家人都已经到场,也就杨愔作为尚书令,处理事情来慢了些,和高殷一同入内。由于高洋要在母亲跟前表现出孝顺和亲切,场中的座次也不甚严格,比起寻常家族的聚会宴饮还要随意;

而今日已经截然不同,各家按照血缘官爵和亲密度分出座次,档次不够的移去偏殿,这就将老小子杨愔等人隔离开来,在形式上更趋近于“家宴”,但权力的束缚比之往日也更加明晰。

某种意义上,这说明如今的至尊更遵守礼节,也更加不近人情了,或许这才是皇帝本来该有的面目。

这令高玉心中颇有些苦涩,只觉得自己做皇后时,高殷还没在这世上呢,甚至高洋还只是个流鼻涕的小子,如今父子侥幸做了皇帝,却都端起架子来,可怜自己的嫁衣,却是他们皇袍的内缀!

各宾就位,裴讷之确认完毕,转身入了后殿,对着正与皇后、郑夫人、李宝林打牌的至尊行礼:“奏报陛下,会者入席已毕。”

在一群绝丽中,身穿五色宫衣、姿容不下她人的少女忽的咂舌:“这么快?”

不得不说,高殷这一句倒真有了些许年轻昏庸之君的味道,因为他没穿着衮冕或什么正经朝服,而是从几名妃子身上左一件、右一件地掠夺披挂在身,想来是经过一番打斗才取得的战利品,却融入到了莺莺燕燕中。

裴讷之愣了愣,反复翻找记忆,才确认眼前的宫装人是他们的至尊,大齐的皇帝。

只是这跃入眼帘的场景太过荒谬,裴讷之居然感觉看见了那个也爱着女装并四处张扬、癫蛮残暴的荒狂天子。

“裴卿!莫非以为皇考复生耶!”

高殷一下就猜到他在想什么了,伸出手,旁边的高永徽就笑着递来一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