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起儒家在制度和天命观念上的建设性,也由此将几个女儿嫁给了汉人们,用他们巩固高氏的帝位。
而在高殷登基后,极力推行汉鲜一体,消弭汉、鲜卑、敕勒等族的矛盾,比如效仿拓跋氏改姓为元,将各部族按照方位和年号进行改称,在官面上就叫做“东魏”“北魏”或“太和”“永熙”。
对外只说是一个便于统计的称呼,但诸多下民对这些东西不是很敏感,只要这样称呼他们,并予以些许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能够明确自称自己是魏人的就会优先提拔,在土地的分配上也会按照东魏北魏划分治区,见有利可图的底层敕勒鲜卑族人们就会不自觉地为了这蝇头小利而改变族属。
但这构想大半还在落实中,且在上层的效果并不好,蝇头小利收买不了他们的民族自豪心,就现实情况而言,汉人与鲜卑人仍有极深的隔阂,以及对于权力和地位所自发形成的抱团竞争。
而作为女人中的统治高层,除了纯粹给高殷拖后腿的娄昭君以外,两个做过大魏正统皇后的姑母在这方面,就有着给高殷以足够援助的力量,这也是高殷愿意给她们些许面子,在家宴之外再办座谈会的原因。
高殷手捧佛珠,双手合十,对着高徴的位置默默哀悼,其他人有样学样。
微弱的火光在黑夜中燃烧、跳动,带来些许温暖,仿佛逝去亲人的灵魂已经来到此处,在陪伴着他们。
不知道高延宗想到了什么,鼻头忽然啜泣,紧接着泪如雨下,哭得不成样子,立刻起身向高殷谢罪:“臣无状,请至尊责罚……!”
“下去休息吧,拾缀好了心情再回来。”
高殷没有为难他,只是颇有些恶趣味的想:他想起的到底是真父亲高澄呢,还是自己的父亲高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