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面庞上继续挂着冷笑,这又是帝王的一次试探。
而朱常洵也不辱“使命”,把脑袋埋得更低了:“陛下!微臣不敢,微臣真的不敢。”
“希望如此。”
朱由检淡淡点了点头,眼中却闪过一道失望之色。
不难看得出。
他这位好皇叔年轻的时候或许还有些魄力野心,可如今上了年纪,真是人越活越老,胆子越变越小,不足为虑了。
次日,朝会之上。
朱由检趁热打铁,顺势再提出针对宗室之法:宗室俸禄及府市都开始削减,有的宗室爵位可以世袭,有的却已取缔;而且同样开放了对宗室子弟的一些限制,譬如读书科举、从军打仗等等之类。
“没道理军户那边都已节节高升,反倒是朱姓的这些宗室子弟落了下乘。”
此道政令一出,依旧还是皇家的事,百官并无意见,再次通过。
政令下达后。
除了少许几个藩王在家中痛哭流涕之外,大多数宗室子弟一个个顿时喜极而泣:“陛下圣明。太祖皇帝英明神武。”
“咱们这些宗室子弟总算是能熬出头了。科举读书,明年我一定考中,哪怕回来卫所当兵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大清还未灭,还有的是打仗立功的机会。”
这些宗室子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实在是靖难之役后,朝廷防宗室子弟如防虎狼,生怕里面出什么有才之人,不仅对有权有势的藩王加以限制,哪怕对普通宗室子弟也毫不宽松,使得大多数宗室子弟比那京城清军里的军户还要不堪。
军户好歹还有一身武力,能当混混糊口。
可宗室子弟好歹姓朱,还是要点脸面的,便如穿了孔乙己的长衫一般,上不上下不下,卡在中间特别难受。
同样也有不少宗室子弟反抗。
可很快在福王朱常洵的带领之下,这些反抗的宗室之人一个个全都被清算收拾。
甚至其中还有几个王爷同大清有染,对待他们便没有像对福王朱常洵这般仁慈。
他们这一脉的人,主谋、从犯、帮凶一律处死,不知情的人饶过一命,但从此之后三年之内不得读书为官,不得加入卫所、进入军校求学,将他们上升的道路限制得死死的。
这便是对待有罪之人的做法,绝不留任何后路。
此后,大明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之路,国力日益强大,百姓家家户户渐趋富足,尤其随着生产力稳步提高,大明盛世已肉眼可见地到来。
在这样的态势下,三年时光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冬雪,京城今年的雪下得比往年更早一些。
大雪飘扬,来年必定又是一个好收成。
瑞雪兆丰年。
三年间,朱由检本还有些稚嫩的面容愈发成熟,宫里面的皇子皇女也一个个长了个子,在营养充足的前提下。
他们身形茁壮、体魄强健,确实比原本好上太多。
而在这三年期间,大明招降大清之人的行动从未停歇,效果也颇为喜人:蒙古八部虽被大清严防死守,但依旧挡不住心向正义之人的如潮热情,积少成多之下,如今阿敏残部的人除了一小部分还留在大清,剩余的几乎全都归顺了大明。
甚至由于这些蒙古八部之人的到来,大明对大清的兵力部署、战略规划,还有那关外腹地的草原深处,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渐渐的。
大明休养生息的时间已到,战事又再度将起。
“金吾前卫、金吾后卫,还有这京城四周的卫所,最近调动的人越发多了。”
大雪飘扬,空气裹挟的寒意愈盛。
漫步走在这京城的街头,看着四处拉着手推车的小贩,还有那巷口处卖炭老翁脸上挂着的热乎笑意,梁国公祖大寿同远清侯洪承畴二人一边交谈,一边停步歇在了这刚刚支起的羊肉摊子前。
大清早的,本不是喝羊肉汤的时辰,不过对他们两个行军打仗的武将而言,倒也不在意这些所谓的养生之道。
“战事又要开了,此番恐怕又要拜托远清侯你了。”
祖大寿面上带着一份苦涩,随着他一步登天成了梁国公,不仅仅是他祖大寿,甚至同他这派系相关之人,接下来便不大可能再次上阵。
否则他梁国公这一派的人在军中的势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