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惊:浑浊的洪水裹挟着石块奔腾而下,商队的骆驼与货物被困在峡谷对岸的高地上,几名商人正趴在岩石上呼救,随时都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
“先测量峡谷宽度与水深!”陈文瀚一声令下,弟子们迅速行动。卡文迪站在峡谷边缘,将卷尺的金属挂钩抛向对岸的岩石,精准勾住后缓缓拉伸,“宽度十八丈!”苏婉卿则乘坐羊皮筏,冒着危险靠近洪水中央,用卷尺测量水深,“中部水深三丈,两侧较浅,适合搭建浮桥!”
根据测量数据,众人迅速制定救援方案:用木料搭建简易浮桥,选取峡谷两侧岩石稳固的区域作为桥墩,再用绳索将浮桥固定,确保能承受人员与货物的重量。工匠们拿着卷尺,精准切割木料,标注拼接位置,原本需要一日的搭建工作,仅用四个时辰便完成了。
当浮桥搭建完毕,被困商人踩着平稳的桥面走到对岸时,纷纷激动得热泪盈眶。伊思玛仪握着陈文瀚的手,指着不远处的货物:“多亏了这神奇的卷尺,若不是测量精准,浮桥根本无法搭建。我们带来的香料与玉石都在,只是部分药材被洪水浸湿,怕是要影响品质。”
“别担心。”钱掌柜早已料到这种情况,他从行囊中取出烘干药材的工具,“我带了西洋传来的烘干炉,只要精准控制温度与时间,浸湿的药材就能恢复原状。”说着,他用卷尺测量烘干炉的尺寸,根据药材的数量调整炉内空间,确保每一份药材都能均匀受热。
三日之后,被困商队的货物全部抢救完毕。返程途中,伊思玛仪看着弟子们手中的羊皮卷尺,提出了一个新想法:“陈帮主,西域的玉石矿开采一直因测量不准导致资源浪费,若是能将这卷尺引入西域,再请中原工匠传授制作技艺,定能提高玉石的开采效率,咱们的贸易往来也能更上一层楼。”
陈文瀚欣然同意:“不仅是西域,草原与南洋也需要这样的工具。等回到平阳府,我们便开设卷尺工坊,招募各地工匠学习制作技艺,再通过商路运往各地,让这小小的卷尺成为连接四海的纽带。”
回到平阳府后,卷尺工坊很快在通和集市旁建立起来。王师傅担任主事,招收了数十名来自中原、西域、草原的年轻工匠,卡文迪则负责传授测量与制作技巧。工坊的门窗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卷尺样品,有的尺身印着西域的花纹,有的手柄刻着草原的图腾,有的则缀着南洋的贝壳,成为集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科尔沁部的阿木特意从草原赶来学习,他拿着刻有马头琴图案的卷尺,兴奋地说:“草原上搭建蒙古包、划分牧场都需要精准测量,有了这卷尺,以后牧民们再也不用凭经验估算了!”南洋商人阿加莎也订购了一百把卷尺,计划用于丈量种植胡椒的土地,“精准测量能让我们根据土地面积调整种植密度,胡椒的产量定能大幅提升。”
数月后,平阳府生产的羊皮卷尺通过商路传遍了九州四海。江南的堤坝修缮因它更加稳固,西域的玉石开采效率翻倍,草原的牧场划分井然有序,南洋的胡椒种植产量大增。各地商人在通商时,总会特意带上几把平阳府的卷尺,不仅作为实用工具,更作为彼此友谊的象征。
这年中秋,通和集市举行了盛大的“卷尺文化节”。工匠们展示着不同风格的卷尺制作工艺,百姓们拿着卷尺参与测量比赛,赢者能获得刻有自己名字的定制卷尺。卡文迪与王师傅共同展示了第一把羊皮卷尺的复制品,讲述着它从西洋传入,再到融入各地文化的故事;苏婉卿则用卷尺测量戏台的尺寸,为即将上演的皮影戏搭建布景;韦小宝更是别出心裁,用超长卷尺绘制出平阳府的全景图,引得众人纷纷围观。
当晚,众人围坐在护民所的庭院里赏月。陈文瀚举起酒杯,望着手中刻有通和集市图案的卷尺,感慨道:“这小小的卷尺,丈量的不仅是土地与木料,更是我们与各地百姓的情谊。它从西洋而来,却在平阳府生根发芽,融入中原、西域、草原、南洋的文化,这正是互通有无、同心协力的最好见证。”
“说得好!”众人齐声响应,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夜空中回荡。月光洒在庭院里,青铜古钟的梵文与卷尺上的刻度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精准、合作与温情的故事。
陈文瀚知道,羊皮卷尺的故事只是平阳府通商历程中的一个缩影。未来,还会有更多新奇的物件与技艺在这里交汇融合,而不变的,是众人同心护民的初心,是跨越地域的深厚情谊,是用善意与合作丈量出的,属于天下百姓的幸福与安宁。这小小的卷尺,终将带着平阳府的温度,传遍山河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