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心照不宣就藩南雄(1 / 2)

奉天殿内,反对之声汹涌而至,方才还山呼万岁的和谐场面瞬间荡然无存。

朱启明脸色一沉。

他扶着朱由检的手臂并未松开,目光如刀,缓缓扫过下方涨红了脸的群臣。

“呵……”

朱启明嘴角轻蔑一挑,“好,好,好得很!”

他连说三个“好”

字,声音渐高,寒意渐浓!

“朕刚刚重履此地,尔等便要给朕来个下马威吗?!”

他袖袍猛地一甩,指向下方:

“方才朕说要严惩,尔等说朕刻薄!

朕念及手足之功,厚赏恩宠,尔等又说朕违逆祖制,埋祸将来!”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朕倒要问问诸位臣工,你们究竟意欲何为?!

莫非真要朕行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赐予朕的嫡亲兄弟一杯鸩酒,尔等才觉得合乎法统,才觉得心安理得吗?!”

“臣等万万不敢!”

这话太重了,重到无人敢接,群臣慌忙再次伏地。

袁可立须微颤,昂悲声:“陛下息怒!

臣等绝非此意!

只是亲王留京,权重则易生觊觎,权轻则易招非议,古来多少祸事皆源于此!

臣等非是为难信王,实是为陛下计,为江山社稷计啊!”

“为朕计?为社稷计?”

朱启明冷笑,“那你们倒是给朕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来!

信王必须厚赏,此乃朕之承诺,亦是安定人心之必须!

但如何赏,赏何处,既能全朕兄弟之情,又不使尔等日夜悬心,忧惧国本动摇?说!”

他一声断喝,震彻殿堂。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如何赏?赏何处?这简直是个天大的难题!

赏轻了,显得新帝刻薄寡恩,对不起“擎天保驾”

之功。

赏重了、留京了,又触犯众怒,违背祖制,留下无穷后患。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竟无人能提出一个能让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勋贵们更是眼观鼻鼻观心,这种涉及天家骨肉和前皇帝的敏感问题,他们巴不得躲得越远越好。

朱启明看着他们哑口无言的样子,脸上的怒容渐渐收敛,神色莫测。

他背着手,在御阶上踱步思量。

片刻后,他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一副“朕从谏如流,但尔等也得体谅朕”

的无奈表情,缓缓开口:

“既然诸卿都觉得留京畿不妥,朕也不是不能纳谏之人。

也罢……”

他目光扫过众人,徐徐抛出了几个选项:

“那依诸卿之见,是让信王在直隶附近,譬如天津卫、或者山海关外寻一处富庶之地就藩,以便朕时常照拂,全兄弟之情为好?”

“不可!”

话音未落,孙承宗立刻"适时"出声反对,

“陛下!

京畿重地,藩王岂可轻近?天津乃漕运咽喉,山海关系辽西锁钥,更非亲王久居之所!

此议万不可行!”

朱启明点点头,似乎早有预料,又抛出第二个选项:

“京畿附近不行……那海外之地如何?朕听闻南洋吕宋、旧港等地,沃野千里,物产丰饶,且远离中土。

令信王就藩于此,开疆拓土,扬我大明国威,既可全其富贵,又绝无干扰中枢之可能,岂非两全其美?”

“陛下三思!”

这次连温体仁都忍不住了,这哪是封赏,简直是流放!

“海外蛮荒瘴疠之地,凶险异常!

信亲王万金之躯,岂可轻涉?且远隔重洋,音讯难通,若有不测,陛下悔之晚矣!

此举恐天下人非议陛下……刻薄啊!”

他硬着头皮把话说完。

群臣纷纷附和,都觉得这第二个选项比第一个还离谱,真要让信王去那种地方,新皇帝的名声,还想不想要了?

朱启明面露难色,一副被逼无奈的神情: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真要让朕的五弟去云贵川那等更为偏远的烟瘴之地?朕于心何忍!”

他顿了顿,抛出了最后一个选项:

“既然如此……朕倒想起一处。

广东南雄府,地处岭南,虽不算富庶至极,却也并非不毛之地。

气候温和,少有瘴气,距离广州府不算太远,漕运商贸亦可通达。”

当“广东南雄”

四个字从朱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