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他李承乾,何德何能?(2 / 3)

nbsp; 此刻却有一个惊才绝艳之人,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帮助着他的儿子。

    而他竟对其一无所知。

    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他极为不适。

    失落感渐渐转化为一种坚决。

    不行,此人必须找出来。

    如此大才,埋没于东宫,是朝廷的损失,也让他心生不安。

    他要知道,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选择太子,其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但手段必须温和。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腾的情绪。

    此人目前看来是在引导太子走向正途,所做之事于国有利。

    若用强,恐生变故,反而可能将此人推向对立面,或者吓得其彻底隐匿。

    他要的,是让这卧龙凤雏自愿现身,或者至少,让他能够看清其真面目。

    “王德。”他沉声唤道。

    一直侍立在一旁的王德立刻悄无声息地上前一步,躬身听命。

    “传朕口谕,”李世民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

    “加派得力人手,盯紧东宫所有出入人员,尤其是近日与太子接触频繁的属官。”

    “朕要知道他们每日见了何人,说了何话,做了何事。记住,要隐秘,不得惊扰,更不可让太子察觉。”

    他要从这些细微之处,抽丝剥茧,找出那个藏在幕后的身影。

    “遵旨。”王德低声应道。

    几乎是同一时刻,长安城延寿坊,一座门楣显赫宅邸中。

    此处乃是郧国公府,亦是前隋旧臣、当朝侍中、清河崔氏在长安的核心人物之一,崔仁师的居所。

    虽已夜深,书房内依旧烛火通明。

    崔仁师并未就寝,他身着常服,坐于胡床之上,面前摆放着两份东西。

    一份是东宫发出的《告天下贤达书》抄本,另一份则是一个打开的小锦囊,内盛洁白如雪的细盐。

    他伸出略显干瘦的手指,拈起一小撮盐粒,置于眼前细细端详,又用舌尖轻轻一触,随即沉默。

    那纯粹的咸味,毫无杂质的口感,让他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震动。

    书房内并非只有他一人。

    下首还坐着两人。

    一位是身着深色绸衫、年约五旬的老者,乃是太原王氏在长安的族老之一,王裕。

    他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显是心绪不宁。

    另一位年纪稍轻,约莫四十出头,面容儒雅,但眼神锐利,是范阳卢氏的代表,卢承庆。

    他此刻正低头反复看着那份《告天下贤达书》,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嚼碎。

    良久,崔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