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岂非坐实了谣言?(2 / 3)

p;  “又是这帮蠹虫!见不得孤做一点实事!还有那御史,看似关心,实则诛心!其心可诛!”

    侍立一旁的李逸尘,待他发泄稍停,才平静开口。

    “殿下息怒。此乃意料中事。门下封驳,是其职权所在,正好借此机会,让章程更臻完善,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至于坊间谣言……”

    他嘴角泛起一丝极淡的冷意。

    “他们传他们的,殿下只需按计划行事即可。盐,依旧只赏不卖,而且,赏赐的范围和次数,可略微减少,营造出一种物以稀为贵,乃至库存确有不继的假象。”

    李承乾一愣:“逸尘,这是为何?岂非坐实了谣言?”

    李逸尘摇头。

    “殿下,当下当务之急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西州之事。”

    李逸尘知道,这个局面马上就能逆转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东宫显德殿几乎成了另一个小型的政事堂。

    李承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勤勉与专注。

    他每日天不亮即起,先是习读经史一个时辰,随后便召见东宫属官,处理日常事务。

    巳时一到,他便移驾显德殿,开始一日的核心工作。

    依据唐制,太子听政,虽可决断寻常事务,然涉及钱粮、人事、律法变更等重大事项,需形成条陈,附上东宫属官意见及太子决断,呈报皇帝披览,用印后方可施行。

    李承乾严格遵循此制。

    关于债券发行的最终章程,他命詹事府、左右春坊官员反复推敲,与民部、大理寺派来的官员逐条辩论、修改。

    每一次议定的条款,他都亲自过目,用朱笔批注疑问,召集相关人等询问清楚,方才肯落印形成正式奏本,遣专人送往两仪殿。

    最终在李世民的同意下,确定了债券发放的日子。

    这个过程繁琐而耗时,但李承乾乐在其中。

    他享受着权力在握、运筹帷幄的感觉。

    看着一道道盖有东宫印信的文书从他这里发出,看着那些往日里或许对他心存轻视的官员,如今在他面前毕恭毕敬地陈述意见,等待他的裁决。

    他心中那股因足疾和过往挫折而产生的郁结之气,都彻底消散了。

    而李逸尘,在这一个月里,似乎彻底变成了一个影子。

    他依旧按时入宫伴读,在固定的时辰出现在李承乾面前。

    当李承乾与他独处,问及债券、西州乃至朝臣动向时,他总能给出清晰冷静的分析与建议。

    但一旦离开那间僻静的小殿,他便恢复了那个沉默寡言、毫不起眼的伴读形象。

    他从不与其他属官过多交往,对于各方或明或暗的打探,一律以“不知”、“殿下自有圣断”搪塞过去。

    与此同时,“东宫玉盐库存将尽”的谣言,在长安城的坊市巷陌、酒楼茶肆间,如同初冬的薄雾,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